一、考查目的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作為行政法學專業的核心學位課程,主要側重于考查學生對行政法基本原則、行政主體與公務員、行政行為的基本理論、行政立法、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程序與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當事人、證據制度、審理程序、法律適用、判決形式、執行、行政賠償等制度與程序的掌握、理解與運用情況。
二、考查要求
專題1:行政法概述與基本原則
學習內容:
1.公共行政的概念及分類;
2.行政法律關系的概念及類型;
3.行政法的概念、特點以及作用;
4.行政法的法律淵源;
5.行政法學體系和基本框架;
6.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與功能;
7.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
學習目標:
1.了解公共行政的界定、行政法的作用、“管理論”、“控權論”、“平衡論”和“服務論”的各自特征及其本質區別;
2.學會判斷行政法不同類型的法律淵源;
3. 了解“法律優位”和“法律保留”原則,“比例原則”和“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4. 掌握行政合法的具體要求;
5. 掌握正當程序原則的內涵
專題2:行政組織法與公務員制度
學習內容:
1.行政組織的含義;
2.行政主體的含義及其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3.行政授權與行政委托;
4.行政組織法的概念、性質、地位、功能;
5.行政組織法的主要內容;
6.行政組織法體系;
7.《公務員法》基本制度
學習目標:
1.了解行政主體的理論意義;
2.掌握行政權的設定;
3.掌握行政主體的制度構想;
4. 掌握“特別權力關系”理論,了解基礎與經營關系理論,了解重要性理論。
專題3:行政行為概述
學習內容:
1.行政行為的概念與特征;
2.行政行為的內容與分類;
3.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以及合法要件;
4.(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
5.行政行為的撤銷、廢止與無效
學習目標:
1.了解行政行為的生效要件;
2.掌握行政行為的效力內容。
專題4:行政立法
學習內容:
1.行政立法的概念與特征;
2.行政立法的分類,尤其是一般授權立法和特別授權立法,執行性立法和創制性立法,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3.行政立法程序及監督;
4. 其他規范性文件
學習目標:
1.了解行政立法權限劃分,尤其是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的效力;
2.掌握不同類型的行政立法程序流程與相應的監督機制
專題5:行政許可
學習內容:
1.行政許可的概念;
2.行政許可的范圍以及分類;
3.行政許可的設定;
4.行政許可的實施;
5.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
6.行政許可的救濟
學習目標:
1.了解不同位階法律規范有關行政許可的設定權限;
2.了解行政許可的撤銷、撤回、廢止等概念。
3、掌握行政許可的設定標準以及《行政許可法》對中國行政法發展的意義
專題6:行政處罰
學習內容:
1.行政處罰的概念;
2.行政處罰的分類;
3.行政處罰的設定;
4.行政處罰的實施;
5.行政處罰的基本原則與程序;
6.行政處罰的裁執分離制度
學習目標:
1.了解不同位階法律規范有關行政處罰的設定權限;
2.掌握行政處罰的實施程序,區分不同程序的適用情形。
專題7:行政強制
學習內容:
1.行政強制的概念及分類;
2.行政強制措施的設定與實施;
3.行政強制執行的設定與實施
4.行政強制執行的模式和程序
學習目標:
1.了解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
2.掌握不同位階法律規范有關行政強制措施的權限劃分。
3. 掌握行政強制措施的實施程序
4. 掌握行政強制執行的實施程序
專題8:行政程序與政府信息公開
學習內容:
1.行政程序的定義;
2.行政程序與訴訟程序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3.行政程序法的功能與立法模式;
4.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
5.行政程序基本制度
(1) 說明理由
(2) 聽取意見制度
(3) 回避制度
(4) 行政聽證制度
6. 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與方式
學習目標:
1.了解不同法系有關行政程序法的不同立場及其背后的原因;
2.了解英國的自然公正原則與美國的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間的關聯。
3. 掌握行政程序的具體表現形式
4. 了解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基本制度和程序規則
專題9:行政復議
學習內容:
1.行政救濟的概念及種類;
2.行政復議的概念與特征;
3.行政復議的原則與制度;
4.行政復議的范圍;
5.行政復議機關的確定;
6.行政復議參加人;
7.行政復議程序(受理、審理、決定)
學習目標:
1.了解行政復議機關的確定規則以及行政復議被申請人的確定方式;
2.熟悉掌握撤銷、變更和確認違法決定的適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