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考研人數377萬,比2019年341萬,增加了36萬人,這種現象能夠反映一些什么現象呢?也許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有幾點共性的說法,我們可以探討一下:
1、當今就業難,很不好招聘到較理想的工作,考研一方面能延緩就業壓力,另方面也能夠提升自身的學歷,能力,所以考研人數越來越多。最有代表的各個高校的老師招聘,博士起步。軍隊文職招聘,對社會人員主要在招博士,或者雙一流畢業的碩士畢業生。社會的發展要求你必須是研究生學歷。
2、受到疫情,國際環境的影響,出國人數減少,這部分考生也轉入了國內的考研大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赴美讀研申請量長期處于負增長,部分考生轉向國內讀研。報告顯示,2005年至2012年,中國學生赴美讀研申請量增長率不斷上升。但2012年起,中國赴美讀研申請量增長率銳減,長期處于負增長。
美國國務院最新公布的過去一年簽證發放數據顯示:在今年4月到9月這半年中,美國僅向中國內地發放了808張F1學生簽證,而2019年同期則發放了90410張,同比下降超過99%。報告分析,我國考研政策的調整及美國針對中國學生逐漸惡化的留學政策,讓更多學生轉向了國內考研。
3、二戰以上考生增多。今年六戰考生在網上頻現。有的考生一心向往雙一流大學,開始就是一戰不行二戰。還有的人是工作后出來考研。有的還沒有成家,有的就已經成家了。其實在小編看來應屆生或者二戰生是成功率最大的。那種在報志愿時沒有經過自己很好的規劃,跟風考研現象,太多了。現在是家長不能問,問也不想說,你不用管一句話,就完成了考研院校的選擇對話。比如今年一個很普通的二本學生,在本科期間也沒有突出的成績,選報了南方某985,A類大學,我一看招生計劃46人,推免29人,而且還有優秀生源計劃(優秀生源計劃就是達了國家線,不需要復試就可以直接錄取的一種方式),最后只剩下十幾個統招指標,你想一想競爭有多強,該校每年報考生都是突破萬的。
考研只能選擇一個院校報考,報高了競爭強怕去不了,保底了不甘心。這種心態催生了二戰,三戰考生人數的暴漲。
建議考生多考慮一下家長,家庭的情況,多考一年需要的時間,物力,精神上的成本有多大。選擇適合自己的報考院校,增加上岸幾率是上上策,選擇大于努力,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