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交叉融合是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學科產生的重要源泉,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為進一步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快推進十大專項行動中交叉學科高質量發展行動,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天津大學著力探索深度融合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通過交叉形成多方合力,為高校整體突破聚力賦能,為學科特色發展提質增效。
10月22日上午,學科交叉與現代大學治理結構專題研討會于衛津路校區21教學樓(建筑學院)召開。作為第四次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第二階段的專題討論之一,本次研討會邀請了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人事處、研究生院、科研院、醫科辦、人文社科處、國際處、資產處、機械學院、精儀學院、自動化學院、智算學部、建工學院、建筑學院、化工學院、經管學部、求是學部等單位負責人作為嘉賓參與研討,研究生院副院長賈宏杰主持。
賈宏杰指出,近年來學校持續加強學科頂層設計,不斷探索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本次研討會致力于搭建學校教學與管理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查擺多學科實質性交叉過程中的問題,探索交叉學科發展的有效機制,分享成功的做法經驗,進而推動學科深度交叉融合。以識變、應變、求變的態度,為交叉學科長遠發展增動力、聚合力、厚實力。
專題研討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相關部處、學院圍繞學科交叉的研究、探索、實踐與未來規劃作專題報告。
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振從大數據視角分析了學科交叉與融合情況,通過對標我校與其他高校關鍵主題分布、研究熱點變化、學術影響力等情況,探討學科新興、匯聚、交叉與融合的形式,為天津大學學科發展提供思路。
人事處副處長栗大超介紹了美國大學基于集群聘任計劃的跨學科學術組織建設情況,分享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在集群教師管理、績效考核、資源調配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科研院副院長符銀丹指出,多學科交叉是大學組織科研的必然趨勢,探討了在科研評價、資源投入、運行機制方面的問題與挑戰,闡明依托科研任務的跨學科攻關理念。
人文社科處處長張俊艷系統梳理了我校文科與理、工、醫科交叉建設歷程,指明交叉學科在評價機制、協同方式、成果認定、資源配置等方面的痛點,分享了國內外高校建設經驗及對交叉學科建設的思考。
醫科辦副主任李偉鋒剖析了學科交叉在醫學領域的建設途徑及評價涉及的關鍵指標,對醫學學科未來建設發展提出相關建議與展望。
化工學院院長馬新賓分析了化工領域學科交叉的優勢與存在矛盾,提出應以學科交叉為驅動力,正視交叉平臺建設過程中的張力與阻力,進一步促進化工與環境、材料、資源、信息等各個領域的交叉融合,在重要產業領域發揮服務作用。
建筑學院院長孔宇航分享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學跨學科建設經驗,提出注重交叉學科的學科框架搭建,闡述了建筑學科規劃與設計理念。
求是學部副主任關靜提出將以“共建 共享 開放 融合 共贏”理念打造求是學部2.0計劃,重點介紹了未來在跨學科建設方面的工作規劃。
在自由討論階段,國際處、資產處、研究生院及其他學院參會代表結合學科交叉現狀和工作實際踴躍獻策,現場氛圍活躍、探討交流深入。參會代表一致認為,天津大學學科交叉融合經過多年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產生了一批突破性成果,與此同時,構建有利于學科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新型組織模式和評價體系也勢在必行。未來,天津大學將通過加強學科交叉融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健全體制機制支撐與保障,努力形成開放、互通、創新的治理體系與學科文化,助力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的內涵式發展。
下一篇: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