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醫學前沿學術交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卓越品質的醫學人才,9月2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院士應邀做客首都醫科大學“大家講壇”,在學術報告廳作題為“從進化的視角解碼生命”學術講座,與首醫師生分享科研經歷和最新學術成果。講座由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王松靈院士主持。
王松靈院士首先對張亞平副院長做簡短介紹。張亞平副院長主要從事遺傳與進化研究,建立了具有國際影響的動物和中國人群DNA庫,揭示了哺乳類、兩棲爬行類、魚類和果蠅等若干動物類群的演化歷史及地質環境歷史對動物多樣性格局的影響;揭示了東亞和南亞人群進化的一些規律和一些民族的演化歷程;系統研究了我國野生動物的遺傳多樣性;揭示了適應性進化、趨同進化和物種形成的一些規律;近十多年重點研究家養動物的起源與進化,揭示家犬、家雞等的東亞起源和人工選擇下基因組進化的一些規律。在Science、Nature、Nature Genetics、Cell Research、NSR、PNAS等SCI刊物發表了數百篇論文,被引用2萬余次。先后獲國際重要獎項“生物多樣性領導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長江學者成就一等獎、云南省科技突出貢獻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等。
在講座中,張亞平院士從遺傳進化的角度,闡明“非典”、“新冠”等病毒的進化規律,為病毒的溯源、預測、防控提供科學依據。張院士以家養犬為例,闡釋家養動物在起源、馴化、行為規律等方面基因研究,并從家犬與人類在消化、代謝和神經感知的趨同性進化來說明為什么家犬能成為人類最好的朋友;同時分享了在動物行為學研究的新成果:利用家犬的趨同性進化特征,建立人類精神疾病模式動物,為自閉癥等疾病研究提供良好幫助。此外,張院士還結合自己對于高原動物低氧適應相關基因的研究結果,與人類高原低氧的適應及人類腫瘤的低氧狀態做了對比與闡述,對相關疾病研究提出獨特的思路和借鑒。
講座結束后,張院士與現場的師生進行了互動。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和腦重大疾病研究中心的幾名研究生結合自身學習研究實際以及對張院士講座的思考,就新冠病毒溯源和人類干預對進化的影響等問題與張院士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首都醫科大學設立“大家講壇”目的是邀請國內外生物、醫學等領域的“大家”為全校同學和老師們帶來新的理念和思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更重要的是引導研究生同學們以“大家”為榜樣,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和增進動力,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卓越人才。
400-18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