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工業大學數據科學與應用學院于2018年1月成立,是響應國家和自治區大數據發展戰略,由信息工程學院、理學院等相關學科專業整合而成。
學院目前設有1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點“網絡空間安全”和1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電子信息(人工智能)”。4個本科業: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網絡安全方向)、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其中軟件工程專業2019年獲批國家級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同時也是自治區級品牌專業。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55人,在讀研究生106人。學院設置行政部門3個、教學教輔單位5個。行政單位包括黨政辦公室、教學科研服務中心、團學辦公室(包括學生工作辦公室、團委、就業指導中心),教學教輔單位包括軟件工程系、計算科學系、網絡工程系、數據科學系和工程實踐中心。學院現有教職工54人,其中正高職稱7人,副高職稱13人,博士13人,在讀博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6人,入選自治區“321”人才二層次1人、三層次2人,自治區“高校青年科技英才”1人,聘請區內外研究生校外導師10人。擁有1個自治區教學團隊-計算機學科基礎課學團隊。
學院重視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先后獲得自治區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多項、校級優秀教學質量獎5人,1人入選自治區教壇新秀。2020年“離散數學導論”課程獲批國家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建設課程,課程負責人獲第二屆內蒙古自治區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2021年“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獲批自治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截止目前,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8項;獲批學?;旌鲜侥J浇虒W改革課程9門、在線課程2門、線下課程1門、新工科課程1門、課程思政課程3門;獲批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個、校級教學團隊2個;獲批校級重點教改項目2項,一般教改項目12項。
學院重視學風建設,在學風建設工作中注意整合全院教職工力量,以思想政治工作為主線,以學生評獎評優、推免保研、評定特困、綜合測評等工作為抓手,通過日常管理、第二課堂、主題教育、雙導師制等形式推進學風建設工作。
學院重視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獎學金”,獲批學?!按髷祿c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平臺”,開設創新創業課程,2022年指導校級以上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項目200余項。組織承辦學校及學院程序設計、平面與網頁設計、網絡攻防、計算機應用等多個科技競賽,學生在各級別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數學建模大賽、機器人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科技創新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
學院重視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工作,現有自治區級科研平臺3個,自治區級科普培訓基地3個,校級科研平臺3個。積極與中國科學院網絡信息中心、自治區紀檢監察大數據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聯合,將研究成果進行了落地與推廣,先后研發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慧生態畜牧業大數據平臺、自治區教育行業網絡安全態勢感應平臺、自治區網絡日志大數據分析系統、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預警系統、網絡輿情監控系統等。學院具有良好的教學實驗條件,可以很好地滿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的需要?,F有科研場地670平米,累計投入600萬元,建設了網絡安全、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等多個大型科研實驗平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5項,內蒙古自治區重大專項1項,內蒙古自治區關鍵技術攻關4項,內蒙古自治區成果轉化2項,內蒙古青年科技英才3項,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16項,以及面向工程應用、合作研發或技術咨詢服務項目20余項,累計科研經費2500余萬元。已獲得發明專利、地方標準、軟件著作權等成果100余項。學術論文發表在IEEE等多個權威期刊。
學院重視產學研合作,與多家企業在實習、實訓、綜合設計、學分互認、聯合辦學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目前軟件工程、網絡工程和大數據科學與技術專業與青島軟件園、遠洋云泰數通和昆山杰普進行合作辦學。采取“3+1培養模式,校企優勢互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效果明顯。此外,與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建設10余個研究生實踐教學基地和聯合培養基地。
學校始終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關于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決策部署,深入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要求,堅持就業優先的工作導向,歷屆畢業生就業工作保持良好態勢,近三年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率在85%以上,居全區本科院校前列。
學院建設的指導思想是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與自治區經濟數字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和技術需求相對接,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科研為動力、產業為支撐,以人才培養為根本、教學工作為基礎,卓越工程師培養為抓手,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政產學研用有機協調,培養學生成為大數據相關領域的高素質高級應用型人才,促進自治區大數據產業發展。
400-18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