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碩士(MPA)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簡章
內蒙古民族大學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坐落在西遼河文明核心區、被譽為“科爾沁草原明珠”的通遼市,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建設高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建高校。
學校始建于1958年。1965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2年獲批中藥學(蒙藥學)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3年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2021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65年薪火相傳,65年風雨彌堅,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鮮明、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的綜合性大學,累計培養各類人才20余萬名,為國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擁有霍林河、西拉木倫2個校區,占地面積952畝,校舍建筑面積41.5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6.45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47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81.8萬冊。
現有26個教學單位、7個教輔單位和1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開設本科專業80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3個,省部級重點和重點培育學科16個。
現有教職工1893人,其中專任教師1287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69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7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1人;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等榮譽稱號7人;有全國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165人次,其中院士5名、社科院學部委員3名、“長江學者”3名、國家杰青1名。
學校堅持務實辦學、創新辦學、開放辦學、特色辦學,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專業1個。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4個,品牌專業18個;國家級一流課程9門,自治區級一流課程40門,自治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門,自治區課程思政示范課門;教育部“四新”項目9項。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臨床教學培訓師范中心1個,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1個,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自治區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1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自治區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53項,國家民委民族院校教學成果獎12項。
現有省部級以上自然科學科研平臺30個,其中,國家發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2個。有省部級以上人文社會科學科研平臺21個,其中,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國家民委研究基地3個,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基地 1個。有省部級科技創新團隊15個。
步入新時代,學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四為服務”辦學要求,聚焦自治區“兩件大事”,秉承“博學明理、崇德至善”的校訓,堅持“強醫、興文、厚理、提農、精工”多科并舉、文理交融的學科專業發展定位,扎根北疆,面向全國,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區域一流、人民滿意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熱忱歡迎全國廣大考生報考我校研究生!
一、招生計劃
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碩士(MPA)非全日制研究生計劃招生45人(包括2名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
研究方向:
01公共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
02民族地區經濟政策
03基層公共治理
04社會保障
05公共文化與旅游事業管理
二、報考條件
1.符合教育部《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教學〔2023〕2號)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當年報考錄取文件要求;且符合我校招生簡章和專業目錄備注條件的具體要求者。
2.2024年我校所有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同等學力人員包括專科學歷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
3.公共管理專業為專業學位碩士,要求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方可報考。
?
4.報考非全日制專業的考生須是在職定向就業人員,網報時報考類別選擇“定向就業”,定向單位必須填寫具體工作單位;復試時需提交《關于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復試錄取的聲明》和定向就業協議等證明材料。
5.報考地處二區招生單位且畢業后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定向就業的少數民族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或者工作單位和戶籍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業單位為原單位的少數民族在職人員考生,可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符合并申請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相關信息,并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及定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報考點對相關考生資格進行初審,我校在復試(含調劑)前進行復審。未按規定申報的,不享受相應照顧政策。少數民族考生身份以報考時查驗的身份證為準,復試時不得更改。少數民族地區以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全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簡表》為準。
6.符合《教育部關于印發<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的通知》(教學〔2023〕2號)第六十二條規定條件并申請享受初試加分政策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相關信息。未按規定申報的,不享受相應加分政策。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進行審核。
三、學習(培養)方式
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考生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我校招生簡章自主報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碩士(MPA)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科目:①199管理類綜合能力②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04英語(二)③-無④--無
四、學制學費
學制3年,學費每生每年18000元。
?
五、畢業就業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16〕2號)文件,我校根據社會需求自主確定不同學科、類別研究生培養方式,根據培養要求分別制定培養方案,統籌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協調發展,堅持同一標準,保證同等質量。研究生畢業時,我校根據其修業年限、學業成績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相應的、注明學習方式的畢業證書;其學業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學位標準,可以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證書。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22〕13號),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報到證》和《全國畢業研究生就業報到證》。我校積極改善培養模式,以市場為導向精細化培養研究生,大力開展研究生就業工作,形成學校、學院和導師三方合力,共同推進研究生就業。
六、辦學地點
內蒙古民族大學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研究生各培養專業辦學地點主要在我校的霍林河校區和西拉木倫校區。
?
七、注意事項
1.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我校2024年招生簡章和專業目錄備注中公布的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志愿。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網報時請準確填寫所有信息,手機號碼不要隨意變更或者停用。
3.2024年我校“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只在公共管理碩士、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學科教學(語文)中招生且學習方式為非全日制,其他專業不招收該專項計劃考生。
4.報考類別為“定向就業”且定向單位是具體工作單位的考生,報考前須征得定向單位同意后方可報考,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的,我校不承擔責任。
5.符合國家規定加分政策的考生須在網報系統“備用信息2”欄注明加分政策名稱和服務期滿年月。
6.其它未盡事宜按照國家及自治區有關文件執行。
其他相關事宜請考生關注內蒙古民族大學研究生院網站發布的信息。
上一篇:內蒙古民族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管理碩士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簡章
下一篇: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