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切實推進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發展,10月14日下午,我校召開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推進會,會議以線下和線上結合的方式進行。副校長黃海軍、黨委副書記程波,相關部處負責人,各學院書記、院長,研究生教學副院長、副書記(研究生指導主任)、研究生教學秘書,導師代表和研究生代表,以及全體2020年新增博士生指導教師等300余人參加了現場會議,全體研究生導師和部分研究生通過網絡直播參加大會。會議由黃海軍主持。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徐忠波致辭。徐忠波指出,7月29日首次召開了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孫春蘭副總理出席會議并講話,這是我國教育領域的標志性大事,也是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性質的事件,為我們在新時期做好研究生教育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要充分認識研究生教育的戰略意義,高度認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性、緊迫性。徐忠波強調,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高質量推進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要堅持“四為”方針,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要準確把握形勢變化,進一步增強改革的自覺;要全面推進改革創新,奮力開創研究生教育新局面;同時還要注意處理好內涵建設與外延發展、教育供給與教育需求、面向國內與走向世界、外部管理與內部治理的關系。徐忠波充分肯定了北航研究生教育近年來實施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希望北航進一步聚焦特色,樹立立德樹人的北航標桿,堅守培養紅色工程師的初心,牢記空天報國的使命擔當,全面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為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應有的力量。
會上,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作了題為“新時代 新目標 新征程”的專題報告。趙沁平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對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趙沁平結合自身多年來從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生人才培養的思考和體會,聚焦國家近期發布的研究生教育系列文件,對研究生招生規模的調節機制、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的差異化培養、研究生教育學理論體系構建等進行了深入剖析,同時針對一級學科設置、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提升計算思維與編程能力等提出了改革建議。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王戰軍教授作了題為“中國研究生教育強國之路”的專題報告。王戰軍分五個階段回顧了新中國研究生教育七十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和經驗成就。對標新時代研究生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王戰軍詳細解讀了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及相關配套文件,并在此基礎上分享了自己對研究生教育發展如何支撐強國建設、如何加快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等命題的思考。
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徐國強對《北航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工作方案(草案)》進行了解讀和部署。徐國強指出,學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的推進離不開各單位的積極參與和認真落實,希望各專項小組通力協作、加強交流,各培養單位認真謀劃、發揮特色,真抓實干、凝心聚力,共同推進北航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改革。
黃海軍在總結講話中強調,中國研究生教育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也將迎來新高潮,在實現我國研究生教育由量變到質變、由研究生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偉大征程中,廣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既是幸運的見證者,更是光榮的參與者。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工作,學習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是當前學校研究生人才培養陣線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各研究生培養單位要積極行動、強化落實,針對學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問題短板,充分思考謀劃、勇于改革破局,實現北航研究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10月15日上午,2020年新增博士生指導教師培訓會繼續在新主樓第一報告廳舉行,會議由趙世奎副院長主持。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張德遠教授作了題為“科學研究創新方法的思考”的報告,從錘煉科學精神、打破專業壁壘、深挖科學問題、做出科學貢獻四個方面分享了自己三十年來的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經驗。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蘇東林院士以“關于如何做好博導的體會”為題,深情回顧了北航面向國家戰略需求、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結合自身長期以來培養博士生的思考與體會,立足對博士生導師職責的理解,分析了當前博士生的特點,論述了應向博士生傳達的理念,分享了如何指導博士生和處理好與博士生關系的經驗,勉勵大家帶領學生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國防事業發展中。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田寶偉教授作了題為“研究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導師的應對策略”的報告,介紹了當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整體情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并就如何及時發現、識別、解決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提供了具體的應對策略。
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徐國強對我校研究生教育的總體情況進行了介紹,對博士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和日常管理的相關政策進行了解讀,并重點強調了博士生導師崗位職責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申請博士學位創新成果評價規定》在創新成果評議、匿名評閱等方面的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