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的第一個環節是分享環節。徐晨、謝亞楠、黎波、葉宗秀、彭鈺凌云、崔會杰六名同學依次分享了自己讀書中的思考。
本次讀書會閱讀的書目是《滄浪之水》和《官僚制內幕》。《滄浪之水》一書通過講述主人公池大為作為一名知識分子身懷崇高理想歷經沉浮的故事。“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理想主義和現實的碰撞在這個故事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官僚制內幕》是美國學者唐斯的著作。主要講述了這本書構建了一種有用的決策理論,該理論通過對官員動機、行為模式等方面的分析來幫助人們認識官僚組織的行為,從而提高決策質量。作為析官分員行為動機與官僚組織運行機制的經典之作,作者用簡明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部美國版的《官場現形記》,讓我們洞悉官員的心理與行為,把握官僚組織的決策機制,從而加深對官員和官僚組織的理解。
葉宗秀同學從書本內容出發,結合現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作為新世紀的譴責小說,《滄浪之水》通過一個年輕人的轉變過程揭示了金錢和權力與人生的關系,這讓我思考良久。作為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的我們,以后從事公共管理工作,既不能逃避現實,也不可隨波逐流。在工作中要講究方式方法,與時俱進,善于接受新事物,要多聽多看多思考。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領導干部應筑牢思想防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徐晨同學則認為:“促使主人公發生轉變的主要因素是恩師的指導、外界環境影響和自身改變。”由此可見,促使一個發生改變的因素有很多種,我們要結合實際分析內因和外因。
第二個環節是分享討論環節,同學們分組對書籍閱讀后的感受進行討論。
最后,高富鋒老師分享了自己的閱讀體會和對我們讀書的期望。高老師囑咐我們讀書既要“讀進去”,也要“走出來”。“讀進去”是指對書籍內容要領和精髓的把握,一個故事的背后往往是一個道理,一段文字背后必然有作者的意圖,我們不要僅僅停留在情節和故事層面,更要深究背后的內涵;“走出來”是指把自己從書籍的情境中抽離出來,很多書籍作為文學作品,帶有虛構和夸張的成分,我們要結合實際,不要照搬照學。
同時,高老師囑咐我們讀書要與時俱進,時代在飛速發展,環境的改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只有將讀書與當代發展的脈搏相結合,才能發揮讀書的最大價值。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清華大學的講話中指出:“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研人文2053班必將把讀書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時代命運相結合,譜寫出青春炫彩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