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集成電路學院于2023年12月27日創辦,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共建,專職副院長為劉偉強。
基本介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是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共同合作建立的學院,正式揭牌獨立運行于2023年12月27日。該學院依托南航在電子信息領域的深厚底蘊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的行業資源,致力于集成電路技術的教育與科研,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
歷史沿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成立的無線電系,這是南航電子信息學科的發端。經過60余年的不懈努力與發展,該學科在電子信息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國家培養了超過1.1萬名電子信息領域的人才。特別是在集成電路領域,南航先后獲批了電路與系統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996年)、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2009年)、集成電路設計二級學科博士點(2012年)等多個重要里程碑,逐步奠定了在集成電路教育與科研領域的堅實基礎。
專業設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目前擁有多個與集成電路相關的本科專業,如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等。這些專業緊密結合航空、航天及民航特色,致力于培養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集成電路專業人才。同時,學院還設有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為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學術追求和科研平臺。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其中包括國家教學名師王成華教授、國家優青劉偉強教授等8名國家級人才。現有專任教師39人,其中正高職稱17人,副高職稱19人,博士生導師13名。這些教師不僅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還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
教學設施
學院建有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的科研和教學平臺,如“空天集成電路與微系統”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納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這些平臺為學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此外,學院還積極推進教學設施現代化建設,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實驗器材,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實踐環境。
科研成果
近年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學院成功研制了一批面向航空航天系統的集成芯片,如雷達信號處理芯片、近似計算芯片等。同時,學院還承擔了多項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如JKW、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這些科研成果不僅提升了學院的學術影響力,還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合作交流
學院高度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英國帝國理工、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等國際一流高校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并開展了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此外,學院還與國內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實習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和職業發展平臺。這些合作交流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還促進了學院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學生活動
學院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如學術講座、科技競賽、創新創業項目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還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就業前景
隨著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很高的競爭力。他們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還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因此,畢業生廣泛就業于國內外知名的集成電路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單位,成為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評價與口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集成電路學院自成立以來,憑借其優質的教育資源、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和顯著的科研成果,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好評。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優秀的集成電路專業人才。因此,學院在業界和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口碑。
上一篇: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