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的国产精品_国产一区在线不卡_国产亚洲1区2区3区_国产精品久久网站

【重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碩士學位授予標準

  第一部分學科概況與發展目標

  一、學科概念

  新聞傳播學是以人類社會的新聞生產和各種類型的傳播活動為考察對象,旨在運用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交叉研究的方法,探析包括新聞活動在內的一切人類傳播行為的特點、規律和意義的科學。

  二、學科歷史

  新聞傳播學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后起之秀。從來源上看,新聞學屬于人文學科的范疇,形成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德國和美國,由早期的報學和寫作學演變而來。傳播學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形成于20世紀中葉的美國,基于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及信息科學等學科的交叉而產生。在我國,新聞學創建于1918年,其標志為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的成立。20世紀80年代,傳播學傳入我國并蓬勃興起。1997年,新聞學與傳播學在我國被整合為“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

  三、我校學科現狀與特色培養方向

  我校于2005年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授予權,于2010年獲得傳播學碩士學位授予權,自此建立起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目前,我校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新聞學和傳播學兩個專業,每個專業轄三個專業方向。新聞學的專業方向包括:新聞史論、經濟新聞、法制新聞。傳播學的專業方向包括:傳播史論、新媒體傳播、戲劇影視傳播。六個專業方向的具體內涵概述如下:

  新聞史論:新聞史論作為新聞學科體系的核心部分,旨在培養研究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新聞觀,探討和掌握新聞傳播活動的基本規律,研究新聞的基本理論和新聞傳播發展的歷史經驗,了解新聞學研究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

  經濟新聞:屬應用新聞學的一個分支,以經濟新聞采訪、寫作、編輯和評論研究為主線,以經濟新聞媒體發展現狀為研究對象,及時分析解答二者在新聞報道實踐中的新現象、新問題,探尋其規律和操作規范,為經濟新聞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法制新聞:屬應用新聞學的一個分支,以法制新聞采訪、寫作、編輯和評論研究為主線,以法制新聞媒體發展現狀為研究對象,及時分析解答二者在新聞報道實踐中的新現象、新問題,探尋其規律和操作規范,為法制新聞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傳播史論:研究傳播學內在的基本理論問題,代表性的學說,傳播學史,傳播學的研究方法,傳播學研究的理論前沿問題和發展動態等。

  新媒體傳播:研究新媒體傳播理論與實務,傳統傳播理論在新媒體領域中的運用與挑戰,新媒體對傳統媒體和社會的影響,新媒體的傳播規律與方法,新媒體發展的最新動態與趨勢。

  戲劇影視傳播:研究傳播學與戲劇影視學的融合與發展,運用藝術傳播和電影、戲劇研究的相關理論,并以傳播學的研究方法與框架,觀照戲劇影視產業的總體規律,探尋影、視、劇作為傳播媒介創作、傳播及產業化的特點和規律。

  在上述六個專業方向中,經濟新聞和法制新聞是我校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的辦學特色所在。依托我校實力雄厚的經濟學科和法學學科,我校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的建設從一開始就樹立了以經濟新聞和法制新聞尋求突破、彰顯特色的學科發展思路。時至今日,這兩個專業方向在科研和辦學上均實力突出、特色鮮明,并在國內兄弟院校和新聞傳播業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四、發展趨勢

  一方面,新聞傳播學以人類社會的新聞與信息傳播活動為研究對象,旨在從不同的層面和維度考察形態各異的新聞與信息傳播活動的規律、本質及意義。在學科性質上,本學科兼有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雙重屬性。在研究領域上,本學科橫跨哲學社會科學及信息科學的諸多學科并與之形成廣泛交叉,其知識視野之開放、理論來源之豐富、研究方法之多元,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首屈一指。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信息全球化進程的全面展開,日新月異的信息傳播形態、方式和手段正不斷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存狀態與交往模式。在此背景下,新聞傳播學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同時,伴隨著新聞與信息傳播領域中大量新事物、新現象和新問題的出現,本學科原有的內涵和外延也都在發生變化,學科框架與理論體系面臨調整和更新。

  五、發展目標與思路

  在上述雙重背景下,本學科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目標、路徑與方法均需與時俱進、尋求創新。基于此,我校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的建設將以以下幾點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

  1、對于“新聞”、“傳播”、“媒介”等基本概念予以重新認識和理解,結合新聞與信息傳播的新方式和新業態,梳理現有新聞與傳播理論在網絡與新媒體時代的合理性及應用價值,既要對傳統觀念和理論加以改造與修正,又要創造性地提出新的觀念和理論以對當下新聞與信息傳播的實踐前沿作出解釋。

  2、在人才培養和專業設置上,需要改變以媒介類型為唯一依據進行條塊劃分的傳統做法,打破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媒體之間的壁壘與隔閡,探索以新的標準和尺度重新規劃專業類別,尤需把“媒介融合”與“內容生產”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以此統攝本學科人才培養的大局,著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媒介手段挖掘新聞、處理信息、分析社會、傳播觀點的素養和能力。

  3、強化學科交叉的觀念,在專業方向的制定、課程體系的設置、學位論文的選題等方面加大對人文社會科學其他相關學科的關注度,探索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理論儲備的有效機制,鼓勵學生在新聞傳播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領域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利用相關學科的理論資源推動本學科的知識創新,尤其需要加強新聞傳播學與經濟學科、法學學科的深層次融合,以使我校的經濟新聞和法制新聞這兩個特色專業方向進一步做大做強。

  第二部分學位授予標準

  一、基本知識

  1、知識結構

  (1)基礎性知識

  ①人類傳播的基本原理

  ②與信息傳播問題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諸學科——如哲學、文學、語言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法學、經濟學——的基本知識,以及信息科學、自然科學的相關常識

  ③從事傳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經驗實證方法(內容分析、實地調查、控制實驗等量化研究方法和參與式觀察、民族志、人類學訪談等質化研究方法)與哲學思辨方法(邏輯分析法、歷史文獻研究法等)

  (2)專業性知識

  ①“新聞史論”專業方向: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學理論、中外新聞業史、自媒體傳播與新聞業態變化

  ②“經濟新聞”專業方向: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學理論、經濟學理論、經濟新聞報道原理與技巧、經濟媒體運作規律及特征

  ③“法制新聞”專業方向: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學理論、法學理論、法制新聞報道原理與技巧、法制媒體運作規律及特征

  ④“傳播史論”專業方向:傳播學理論、傳播技術發展史、傳播觀念與傳播思想史、傳播與社會、傳播與文化

  ⑤“新媒體傳播”專業方向:傳播學理論、網絡與新媒體傳播原理、網絡輿論與傳媒生態、媒介融合理論與實踐

  ⑥“戲劇影視傳播”專業方向:傳播學理論、廣播電視學理論、戲劇影視理論、視聽媒體與文化產業

  (3)研究方法

  ①經驗實證方法:內容分析、實地調查、控制實驗等量化研究方法,以及參與式觀察、民族志、人類學訪談等質化研究方法

  ②哲學思辨方法:邏輯分析法、歷史文獻研究法、符號學方法、解釋學方法等

  (4)外語能力

  ①掌握較豐富的本學科外語詞匯量,具備較好的外語閱讀能力,能夠閱讀本學科某一種語言的外文文獻。

  ②具備基本的外語口頭表達能力,能夠使用一種外語與他國學者進行簡單交流。

  2、課程體系

  新聞學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由公共必修課、一級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專業方向課和公共選修課構成。具體課程詳述如下:

  公共必修課:《第一外國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一級學科基礎課:《新聞傳播學專題研究》

  專業課:《新聞理論專題研究》、《新聞報道專題研究》、《大眾傳播理論專題研究》、《影視傳播專題研究》、《傳播研究方法與經典選讀》

  專業方向課:《西方新聞傳播思潮研究》、《中外新聞史專題研究》(以上新聞新聞史論方向);《經濟新聞報道研究》、《媒介管理研究》(以上經濟新聞方向);《法制新聞報道研究》、《新聞傳播法研究》(以上法制新聞方向)

  公共選修課:從全校碩士研究生公共選修課目錄中選修6學分

  傳播學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由公共必修課、一級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專業方向課和公共選修課構成。具體課程詳述如下:

  公共必修課:《第一外國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一級學科基礎課:《新聞傳播學專題研究》

  專業課:《新聞理論專題研究》、《新聞報道專題研究》、《大眾傳播理論專題研究》、《影視傳播專題研究》、《傳播研究方法與經典選讀》

  專業方向課:《傳播學史》、《傳播社會學》(以上傳播史論方向);《網絡傳播理論與實務研究》、《視聽新媒體研究》(以上新媒體傳播方向);《廣播電視實務研究》、《中外影視理論研究》(以上戲劇影視傳播方向)

  公共選修課:從全校碩士研究生公共選修課目錄中選修6學分

  二、基本素質

  1、學術素養

  (1)具備一定的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對各種社會現象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擁有分析問題所需的基本知識視野。

  (2)初步參與過科學研究實踐,總體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與規范,能夠比較合理地運用相關方法研究新聞與信息傳播的各種問題。

  (3)較為全面和熟練地掌握本學科的各種概念和理論,并能自覺地運用這些概念和理論對新聞與信息傳播領域的重要現象和問題作出具有一定深度的解釋。

  (4)對學術研究和理論探索具有一定興趣。

  2、學術道德

  (1)具有學術獨立意識,堅持學術研究的公共立場與公益之心。

  (2)遵循學術規范,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引證明確,不抄襲,不剽竊。

  (3)尊重他人的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等各項人格權利,不誹謗、侮辱他人。

  (4)實事求是,依據事實說話,不偽造數據,不杜撰文獻,杜絕學術欺詐。

  (5)在各種學術交往中不做違法違紀的事情。

  三、基本學術能力

  1、獲取知識能力

  (1)具備較廣泛的知識視野和較合理的知識結構。

  (2)能夠帶著專業思考閱讀學術著作,對本學科的重要著作能進行全面的深入研讀,對相關學科的重要著作能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閱讀。

  (3)基本掌握學術資源查找方法,能夠進行普通的文獻檢索,能夠運用常見的搜索引擎和數據庫進行網絡文獻查尋。

  2、學術鑒別能力

  (1)大體了解本科學理論體系形成的基本脈絡,在面對某個問題時,能對與此問題相關的理論分布領域作出較準確的判斷。

  (2)能夠大體判斷本學科著作的質量高下。

  (3)能夠較為恰當和合理地選取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作為論據使用。

  3、科學研究能力

  (1)具備基本的理論思維能力,能夠駕馭本學科各種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2)能夠進行一定深度的邏輯推理,能夠圍繞某個中心論點開展邏輯論證。

  (3)較熟練地掌握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法,能夠合理地運用某種方法研究某個問題。

  4、學術創新能力

  (1)在理論研究中,能夠在現有理論之間建立新的聯系或對現有理論作出新的解讀。

  (2)在應用研究中,能夠提出富有個人見解和現實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不說空話套話。

  (3)在讀期間須公開發表一篇本學科的學術論文,或主持完成一項校級研究生科研項目,或參與完成一項由其導師所主持的校級以上科研項目。

  5、學術交流能力

  (1)知悉本學科國內的研究概況,關注本學科國外的發展動向,在讀期間須參加一次本學科的國內或國際學術會議。

  (2)能夠閱讀本學科某一種語言的外文文獻,能夠使用一種外語與他國學者進行簡單交流。

  (3)具備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夠在學術會議上作出完整和清晰的報告或發言。

  6、創新創業能力

  (1)了解新聞傳播行業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能夠結合自身特點尋找就業和發展的空間。

  (2)基本掌握自媒體創作與運營的主要技能,能夠獨立運作一個簡單的自媒體平臺。

  7、實踐能力

  (1)較為熟練地掌握采、寫、編、評等新聞報道的傳統技能。

  (2)基本了解新聞策劃、廣告創意、媒體公關等領域的操作要點。

  (3)基本了解網絡新媒體傳播的前沿技術,并能較熟練地運用其中的某些技術。

  四、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1、選題要求

  (1)論文選題要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際應用價值,邏輯前提可靠。

  (2)論文選題的切入點要具體,不能大而無當、空泛無際。

  (3)論文選題要體現個人視角,不能仿照他人做重復研究。

  2、文獻綜述要求

  (1)論文寫作之前,要進行相關文獻的檢索和綜述,檢索要將相關研究追溯到起點文獻,綜述要對相關研究成果作出公允的評價,并在此基礎上闡發選題的價值和意義。

  (2)文獻綜述的篇幅不少于3000字。

  3、規范性要求

  (1)論文要以本學科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重要理論作為立論的支撐,不能脫離本學科的理論進行寫作。

  (2)論文的核心概念要清晰有效,原則上必須使用學術界公認的內涵明確的概念,對概念的解釋也必須遵循學術界的主流觀點。

  (3)論文的論據要充分、可靠,并前后一致,不能在無充足論據的情況下隨意得出結論,不能以經驗總結、工作報告、隨筆雜感或文藝作品中的某個表述作為學術論據使用。

  (4)論文要有圍繞中心論點而展開的完整的論證過程,不能只有論點,沒有論證,也不能論點和論證游離脫節。

  (5)論文的研究方法要科學可靠,選擇要合理,運用要規范,不能沒有明確的研究方法,也不能對某種研究方法胡亂使用。

  (6)除了少數以中國古代問題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外,其他論文都要借鑒國外相關研究的理論成果,并提供必要數量的外文參考文獻。

  (7)引文和注釋要符合相應規范,不能引而無注或亂注,也不能斷章取義、歪曲引用。

  (8)論文的構成要件要齊備,一般包括:標題、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目錄、正文、腳注或尾注、參考文獻、后記或致謝等。

  4、創新性要求

  (1)論文的選題要基于個人思考,不能重復他人已有的研究選題。

  (2)論文的主要觀點要富于創見,不能人云亦云,鸚鵡學舌。

  (3)論文的最后結論要能對理論研究提供新的啟示,或對實踐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5、工作程序與時間要求

  (1)在論文寫作完成和正式答辯之間,設置“預答辯”環節。通過預答辯,方能申請正式答辯。

  (2)論文正式答辯結束后,所有論文都須根據答辯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強制修改。

  (3)碩士學位論文的開題準備時間(從確定論文選題到完成開題報告)不少于6個月。

  (4)碩士學位論文的寫作時間(從完成開題報告到提交論文最終定稿)不少于12個月。

  6、論文字數要求

  (1)碩士學位論文的總字數不少于30000字。

  (2)論文中文獻綜述(即相關研究綜述)的字數不少于3000字。

  7、學術不端行為檢測要求

  (1)碩士學位論文均須接受學校統一組織的學術不端行為檢測。

  (2)檢測的通過標準為:被檢測論文與其他已發表的學術論著之間的字句重復率(或相似度)不高于15%。

  (3)未通過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的論文須延期答辯或取消答辯資格

上一篇:【重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專門史碩士學位授予標準

下一篇:【重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授予標準

在職研究生

常見問題

更多
全國在職研究生報名咨詢電話

400-188-0979

快捷報名

更多
錯誤提示在這
錯誤提示在這
錯誤提示在這
提交信息
提交成功顯示

熱門簡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枝江市| 潢川县| 安阳市| 临泽县| 客服| 准格尔旗| 富蕴县| 松溪县| 南郑县| 临海市| 突泉县| 三门峡市| 资阳市| 隆尧县| 吉安市| 隆安县| 静乐县| 平江县| 社旗县| 九江市| 黑水县| 内江市| 北海市| 定安县| 天峻县| 囊谦县| 年辖:市辖区| 舞钢市| 成武县| 孟州市| 海盐县| 辛集市| 乌鲁木齐县| 普兰县| 林西县| 长武县| 长乐市| 大方县| 湟中县|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