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及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博士生培養工作暫行規定》的有關精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暫行規定,作為我校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依據。
一、培養目標
博士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博士生教育必須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按照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堅持質量第一,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具體的要求為: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優良,學風嚴謹,具有實事求是、不斷追求新知、勇于創造的科學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2、掌握本門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組織解決重大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作出創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外文資料,具有撰寫學術論文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
4、有健康的體魄。
二、學習年限
1、脫產博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三年,在職博士研究生的學
習年限一般為四年。
2、對于提前達到培養目標、成績優良并做出創造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經本人申請,導師同意,學院審批后報研究生院批準,可申請提前答辯;由于客觀原因不能按時完成學業者,經本人申請、導師同意,學院審批,研究生院批準,可延長學習年限。(具體事宜詳見吉林大學研究生提前畢業的有關規定)。沒有提出延期報告或延長期滿仍未完成博士論文工作者,均按結業處理。
3、博士研究生用于科學研究和撰寫論文的時間一般不應少于二年。
三、培養方式
1、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以科學研究為主。重點是培養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學位論文的需要和個人的特點來選擇學習相關的課程。在拓寬基礎、加深專業、掌握前沿的基礎上,學會進行創造性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
2、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一般采取以導師為主的集體指導的方式。對每個博士研究生都要成立以導師為主的指導小組。博士研究生指導小組的成員由導師提名,報研究生培養處備案。指導小組的成員一般應由至少2名(含導師)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人員擔任。
3、導師要根據本學科培養方案的要求,結合博士研究生的基礎和特長,指導博士研究生制定出個人培養計劃。博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可在規定期限內與論文工作穿插進行,但最遲要在論文定稿前獲得全部學分。
4、導師應積極安排和幫助博士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了解國內外學術動態,開闊科學視野,活躍學術思想,掌握學科前沿。
5、導師和指導小組要關心博士研究生的全面成長,重視對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嚴格要求,嚴謹治學,培養博士研究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6、博士研究生所在學院(中心、所)應努力為博士研究生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各學科專業應積極舉辦學術研討會或學術報告會,為博士研究生創造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四、培養方案
研究生培養方案是培養研究生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組織教學和授予學位的重要依據。各培養單位要認真組織所屬博士學科制定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中應明確列出本學科可以培養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課程設置及本學科對研究生培養的目標和要求等內容。
培養方案通過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學科)審定后,任何個人不得隨意改動。培養方案在一定時期內應相對穩定。
五、培養計劃
培養單位要在博士研究生入學后的三個月內,組織導師根據專業培養方案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個人培養計劃,在培養計劃中應對博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開題報告、學術活動、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工作等做出具體要求和進度安排。培養計劃應由各博士研究生所在學院(中心、所)存檔備案。
六、課程學習
博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博士研究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至少應取得16學分,其中學位課不低于12學分。
博士生課程設置必須體現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這一要求,適應現代最新科學技術的發展。提倡按一級學科設置博士研究生學位課程。
博士研究生學位考試課程應包括:
1、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應以課堂學習為主,輔以自學馬克思主義的有關原著。對文科類各專業博士研究生開設“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課程,對理工農醫科類各專業博士研究生開設“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與馬克思主義”課程。課程期間要根據課程內容安排專題討論,撰寫課程論文。
學時:課內40學時
學分:2學分
2、外國語
第一外國語(英、日、俄、德、法等)的教學分為基礎外語和專業外語教學兩部分。
基礎外語的課堂教學由研究生培養處安排在第一學期完成,專業外語的教學及考核由各培養單位自行安排。
學時:120學時(基礎外語90學時,專業外語30學時)。
學分:4學分(基礎外語3學分,專業外語1學分)。
3、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
兩類課程的最低學分為6學分,其中基礎理論課不低于4學分。
各專業制訂培養方案時,應認真研究確定若干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供博士研究生和導師從中選擇,每門課程的課內學時一般應不超過60學時。每個博士研究生必須在導師指導下,根據學科培養方案對課程學習的要求,結合專業及研究方向的需要,至少從中選學2-3門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
選修課:
第二外國語(英、日、德、法、俄等)為選修課,由學生及導師根據需要確定是否選學。第一外國語為非英語者,必須將英語作為第二外語選修。
學時:80學時
學分:2學分
在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中各專業推薦列出若干選修課,供博士研究生選學,也可在全校的各類課程中選學,但不能選學本學科碩士階段的課程或碩士階段的公共課程。
4、學位課程考試
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課程均為考試課,以百分制評定成績,具體考核辦法詳見吉林大學關于博士研究生學位考試的有關規定。
博士研究生必須在規定期限內通過學位課程考試,獲得相應學分。
七、開題報告
為確保學位論文的質量,博士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通過閱讀文獻、學術調研,盡早確定論文選題范圍,最遲應于第三學期初舉行開題報告會。開題報告應由培養單位負責組織公開進行。開題報告的原始材料由各培養單位保存至學生畢業備查。
博士生在開題報告前,應完成一定量的專業文獻閱讀,文獻閱讀量的具體要求及專業文獻中外文文獻所占具體比例,根據學科特點各學院(中心、所)應提出具體要求。
八、學術活動(階段性成果報告)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參加至少4個內容以上本學科或相關學科公開舉行的學術報告或學術講座(不包括開題報告)。博士研究生在完成開題報告后,在論文工作期間結合論文工作至少公開舉行1次論文階段性成果報告。完成以上各環節,獲得2個必修學分。各學院(中心、所)要積極為博士研究生完成這一環節創造條件,并認真制定考核辦法,做好考核和成績存檔工作。
九、論文中期檢查
在博士研究生論文工作中期,各培養單位要統一組織對博士研究生的論文工作情況進行一次檢查,按《博士研究生論文工作中期檢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內容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保存在博士研究生所在學院(中心、所),研究生院將組織人員隨機抽查。中期檢查不合格者,將亮黃牌給予警告,并對其進行跟蹤檢查。
十、其他
本暫行規定自2002級博士研究生開始執行;2000級及以前入學的博士研究生按原政策執行;2001級博士研究生處于過渡階段可參照本暫行規定執行。
本暫行規定的解釋權在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