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史學習精神,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培養西北大學MBA師生的愛黨愛國情懷,6月5日下午,西大MBA2031班30余名學員在班主任韓煒的帶領下奔赴陜西禮泉縣學習黨的歷史,學習先鋒榜樣,授課老師呂鵬教授應邀參加。
同學們通過參觀烽火傳統教育基地、昭陵博物館及袁家村村史館,聆聽紅色故事,尋找革命足記,感悟歷史變遷,繼承和發揚先鋒榜樣的奮斗精神,感受新中國的來之不易,感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參觀第一站,大家來到了禮泉縣烽火鎮烽火村,在村主任和講解員熱情的介紹下,本次黨史學習教育之旅正式開啟。同學們了解到了烽火村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歷程中,烽火農民用勤勞的雙手寫下了艱苦創業的壯麗華章,也因此成為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文明的模范村。
“火車開的快,全靠車頭帶”,那么烽火村的發展歷史中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烽火村的帶頭人物王保京,他不僅見證過末代皇帝溥儀在烽火村接受人民教育,而且還是全國勞動模范,先后被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多次接見。
參觀第二站,來到了昭陵博物館,該博物館是一所展示初唐文化及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昭陵是唐代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陵墓。昭陵博物館內,除李績(徐茂公)墓外,包括兩個碑石陳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繪畫展廳。除展出近年來發掘出土的十多座陪葬墓中文物外,主要陳列昭陵范圍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與墓志銘。因為這些碎石獨有的巨大書法藝術價值,這座博物館又被人稱為"昭陵碑林"。
參觀第三站,也是本次企業研學活動的終點站,大家來到了坐落于禮泉縣煙霞鎮北面的袁家村。說起袁家村,陜西人沒有不知道,于是大家帶著問題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走進了袁家村村史館。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的袁家村,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由郭裕祿帶領全村村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和村辦工業,當時在全國都出了名。如今這個村的領導者朝著環保、生態、綠色的發展觀念轉變,帶領全體村民大力開發無煙工業-旅游業,創建民俗、民風體驗一條街,集中展示關中農村自明清以來的農村生活的演變。
通過本次黨史教育實踐活動與企業研學活動的相結合,同學們之間加強了交流與學習,開闊了視野,在今后的各自崗位中努力拼搏,以全新的姿態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
上一篇:西北大學MBA2032班《管理信息系統》移動課堂 走進永明項目管理公司
下一篇: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