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掌握某一特定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學制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為三年(部分為二年)。
三、培養方式
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實行“雙導師制”,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共同指導。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專業實踐、論文選題和答辯等環節的指
導工作。
四、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
(一)工程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 26 學分,其中必修課最低要求為 13 學分。此外,還應完成綜合素養環節 8 學分。
1、 必修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2 學分碩士學位外語 4 學分工程倫理 1 學分專業必修課 至少 6 學分
2、 選修課:自然辯證法概論或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必選一門 1 學分學術道德課程必選一門 1 學分創新創業課程必選一門 1 學分
專業選修課門數滿足總學分要求。
3、 綜合素養環節:
專業實踐 6 學分選聽人文和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1 學分參加學術活動及學術論文撰寫訓練 1 學分
4、 專業課中須含:校外行業專家講授課程不少于 3 學分(實踐教學 2 小時折算 1 學時)和 1 學分的職業素質教育。
(二)其它類別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按照《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分類別)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學位辦〔2009〕23 號)文件要求執行。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碩士學位外語、自然辯證法概論、選聽人文和科學素養系列講座、參加學術活動及學術論文撰寫訓練等課程與環節按學校規定要求執行。
說明:
1、 必修課程學分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2、 專業選修課應根據學生知識結構和論文工作的需要在當年的開課目錄中選擇。
3、 選聽人文和科學素養系列講座:在中期考核前應至少選聽 8 次系列講座,其中必須選聽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法律、心理健康講座至少各 1 次。港澳臺碩士研究生、國際留學碩士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至少選聽 3 次系列講座。經考核合格后計 1 學分。
4、 參加學術活動及學術論文撰寫訓練:在學期間應在本學科范圍內參加學術活動至少 2 次,并撰寫學術論文 1 篇,經導師簽字認可后刊登在院系研究生學術報告會論文集或其它學術刊物上。申請答辯前將經導師簽字的書面材料交所在院系
研究生秘書計 1 學分。
五、培養要求
(一)培養計劃
應根據本學位類別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要求并結合個人的具體情況,于入學后兩周內在導師指導下制訂培養計劃。
(二)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應在入學后的第三學期內完成,且開題報告審核通過后至少半年方可申請答辯,詳見《東南大學研究生論文選題、開題報告的原則和要求》。
(三)中期考核
碩士生在入學后第三學期結束前完成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內容包括:課程學習情況、開題報告完成情況、創新研究潛力等。具體按照《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執行。
(四)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應貫穿于整個培養過程。專業實踐的組織工作應貫徹和體現“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現場實踐”相結合、“專業實踐與論文工作”相結合的原則。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參加專業實踐活動,應記錄專業實踐工作筆記。專業實踐結束后,研究生應上網提交《東南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考核表》,并打印紙質文檔簽字確認后交院系秘書存檔,經研究生秘書審核、上網確認后記相應學分。專業實踐考核未通過,不得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具體按
《東南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管理規定》(暫行)。
(五)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課題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必須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論文形式由相關院(系、所)根據培養方案要求確定。學位論文應獨立完成,要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的字數,可以根據不同專業學位的特點和選題要求確定,除少數專業外,一般不能少于 2 萬字。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有相關行業實踐領域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論文寫作標準和規范參照《東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規定》。
(六)成果要求
碩士研究生成果考核要求根據相應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的
要求執行。
六、畢業與學位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修滿規定學分,符合《東南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和《東南大學授予碩士、博士學位暫行工作細則》者,發放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授予碩士專業學位。
400-18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