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專業簡介
地質工程是以地球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地質調查、礦產勘查、重大工程的地質結構與地質背景涉及的工程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數學地質、遙感技術、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方法為手段,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先導性工程領域。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地質問題、所需各類礦產資源、水資源與環境問題等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地質工程領域正是為此目的而進行的科學研究、工程實施和人才培養。地質工程是東華理工大學的特色與優勢學科,列入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
二.研究方向
1.礦產勘查與評價
2.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3.地質工程
4.核廢物地質處置
三.培養目標
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地質調查、工程勘察和礦產資源的勘查、評價與開發相關的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應掌握地質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及管理知識,了解地質工程領域工程技術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解決地質工程有關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地閱讀與地質工程領域有關的專業文獻和撰寫論文的外文摘要;能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地質工程領域中有關問題。
四.課程設置
類 別 | 課程編號 | 課 程 名 稱 | 學時 | 學分 | 學期 | 備注 | ||||
一 | 二 | 三 | ||||||||
學位課程 | 公共基礎課 | 10001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6 | 2 | √ | 必修6個學分 | |||
1000100410001005 | 英語(Ⅰ、Ⅱ) | 108 | 3 | √ | √ | |||||
專業必修課 | 12100052/12100055 | 數理統計/數值分析 | 40 | 2 | 4門課必修8個學分 | |||||
12010104 | 高等構造地質學 | 40 | 2 | |||||||
12030101/12120101 | 現代水文地質學/高等工程地質學 | 40 | 2 | √ | ||||||
12020110 | 地球物理資料綜合解釋 | 40 | 2 | |||||||
非學位課程 | 專業選修課 | 12010103 | 地質工程研究進展 | 40 | 2 | 原則上提供不超過10門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研究方向選修至少10個學分(5-6門課)(學制為2年的6個學分) | ||||
12010102 | 高等巖石學 | 40 | 2 | |||||||
12010105 | 礦床地球化學 | 40 | 2 | |||||||
12010106 | 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 | 40 | 2 | |||||||
12010107 | 礦產勘查與評價 | 40 | 2 | |||||||
12020101 | 高等場論 | 40 | 2 | √ | ||||||
12020102 | 計算地球物理 | 40 | 2 | √ | ||||||
12020103 | 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術 | 40 | 2 | √ | ||||||
12020114 | 地球物理反演 | 40 | 2 | √ | ||||||
12030104 | 地下水污染與防治 | 40 | 2 | |||||||
12030109 | 地質災害分析與評價 | 40 | 2 | |||||||
12030111 | 地球化學模式 | 40 | 2 | √ | ||||||
12030106 | 溶浸水文地質學 | 40 | 2 | √ | ||||||
12120102 | 高等土力學 | 40 | 2 | √ | ||||||
12120104 | 環境巖土工程 | 40 | 2 | √ | ||||||
12120105 | 地質工程加固新技術 | 40 | 2 | |||||||
12120111 | 巖土工程測試技術 | 40 | 2 | |||||||
公共選修課 | 素質教育課(第二外國語60學時2學分;科研技能類、人文素養類課程為20學時1學分;體育30學時1學分)和跨學科選修課(30學時1學分) | 至少4學分 | ||||||||
補修課程 | 針對跨專業錄取的研究生,由研究生指導教師指定 | 不計學分 | ||||||||
必修培養環節 | 生產實踐 | 6 | 任一環節未完成將不能申請答辯至少8個學分 | |||||||
文獻綜述 | 1 | |||||||||
開題報告 | 1 | |||||||||
畢業總學分 | 36(學制為2年的法律(法學)研究生學分要求為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