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考研網】為在研究生中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進一步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6月2日下午,第七期研究生跨學科學術沙龍在11教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期沙龍以“人才培養與社會治理創新”為主題。教育與體育學院院長張相樂,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裴瀟、輔導員朱翠玲老師,法學院胡承武老師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本次活動,近百名師生代表聆聽報告。
活動伊始,教育與體育學院楊池同學以《鄉村教師職前階段專業促進機制管見》為題,分析了定向單列、鄉娃優先的招生機制,公費資助、合約靈活的培養機制和競爭入鄉、帶編上崗的就業機制,并重點說明三種機制對鄉村教師職前階段專業成長的產生了促進作用。
三孩政策下的小學教育如何?教育與體育學院孟恒瑞同學以《社會治理創新背景下小學公民教育內容的問題與思考》為題,指出當前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并據此給出思考建議:要拓展公民意識,并在生活實踐中要落實公共品德的養成,更為關鍵的是要注重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培養。
經濟增長引發社會污染,同時環境規制加劇著企業經營風險。經濟與管理學院張雪同學以《企業社會責任、環境治理與創新》為題,通過實證研究、提出假設并回歸分析的方法,得出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創新具有積極的影響,且環境治理正向調節了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
在新時代聯合治理的背景下,政府的對策如何?法學院王康同學以《從政府角度談社會治理創新》為題,闡述了西方國家社會治理的四個階段:自我管理的社會管理、凱恩斯的政府干預理論、政府退出部分社會管理領域和直到20世紀90年代的合作主義。并據此分析在社會治理中政府角色的變遷:由選擇性政府到全能型政府,再到現在的主導型政府。最后給出在社會治理創新中政府可以采納的一些建議。
隨后,嘉賓老師結合自身的研究經歷對三位主講人的報告分別進行了點評:老師們肯定了四位同學的報告都聚焦了社會治理,取得了一些理論性的進展。同時也指出四位同學報告中的不足,建議他們要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并結合調查問卷的數據,做出有實質性的成果。最后,老師們肯定了跨學科交流的作用與意義,也希望廣大研究生要把各學科的一些背景方法結合起來,寫出具有更高水平的文章。
報告會后,嘉賓老師為主講人頒發榮譽證書并合影留念。
據悉,研究生跨學科學術沙龍迄今已舉辦七期,旨在通過搭建跨學科學術交流平臺,切實提升我校研究生的學術創造力和創新力,推動跨學科學術交流邁向新臺階,學術建設邁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