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是2010年10月由原中南大學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和信息物理工程學院合并組建而成。學院下設5個系和1個中心:應用地球物理系、地質資源系、測繪與遙感科學系、地質工程系、地理信息系、實驗中心。此外,中南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中南大學資源勘查與環境地質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學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掛靠本院。2023年,學院獲批建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球時空基準”基礎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為中南大學現任校長李建成院士)。
學院現有教職工 199 人,其中教授 61 人(外籍教授1名),副教授 62 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 2 人、海外高層次領軍人才 1 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3 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4 人、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海外優青項目獲得者 5 人、青年長江學者 5 人、國家優青 2 人、中組部青年拔尖 1 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1 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3 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5 人、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1 人等。
學院具有七十余年的發展歷程,曾創立了享有國際聲望的“地洼學說”和“偽隨機信號電法理論與方法”,產生了 2 位院士(陳國達-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繼善-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大地構造與成礦預測、電磁勘探理論與裝備、復雜地層綜合鉆探技術、地球重力場與數字高程基準、精密測繪儀器研制與測量平差數據處理、時空大數據挖掘與地理空間智能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和特色。
學院目前學院設有 6 個本科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學、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地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均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所有工科專業都通過了工程教育認證,地球物理學入選湖南省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地。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學和遙感科學與技術 4 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此外還擁有地質工程、測繪工程 2 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兩個博士后流動站。建有“地球時空基準”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有色金屬成礦預測與地質環境監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色資源與地質災害探查”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地理空間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部、地理國情監測湖南研究中心、精密工程測量與形變災害監測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臺。
學院目前擁有大型設備 70 多臺,包括廣域電磁儀、偽隨機激電儀、雙頻激電儀、音頻大地電磁測深儀、三維激光掃描儀、地基雷達干涉測量儀、陀螺全站儀、成像光譜儀、無人機測量系統、重力儀、無人測量船、地質雷達、卡帕橋磁化率儀、真三軸加載平臺及控制系統、激光剝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LA-ICPMS)、電子探針(EMPA)、X射線單晶衍射、X射線微區衍射、X射線熒光光譜(XRS)、冷熱臺、顯微鏡耦合陰極發光(OM-CR)等,設備總價值近 2 億元,實驗教學和科研條件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學院正著眼未來,立足行業,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提升學院在學校特色與優勢學科鏈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地球科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