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概括:
中國的近現代史,是指中國自1840年以來直至現在的170多年的歷史。社科院在職研究生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眾和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培養目標:
1、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原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優秀,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用之才。
2、在國史研究方面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對所從事的研究領域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具備獨立從事研究工作的能力。
3、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地閱讀與本專業有關的資料,了解從事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方針動態。
4、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能勝任較為艱苦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史
本專業研究對象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的階級性質和國家形式,以及與之相聯系的黨派史、軍事史、法制史等,其核心是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政權的階級性質、與之相適應的國家權力、組織結構形式和運行機制的建立與健全、改革與發展的規律。其目的在于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在中國建立、健全、發展域不斷完善的歷史過程,并有助于循序漸進地推動政治體制改革,促進民主政治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2、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
本專業是歷史與經濟交叉的學科。課題包括建國以來經濟指導思想的發展,重大經濟決策、戰略、計劃的制定和執行,各個歷史時期經濟成就與效益評析,經濟建設中的經驗教訓總結,當代經濟史研究理論與方法等。與經濟專業的經濟史研究相比,本專業比較注重政府主導行為,以分析領導者和重大決策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認識、作用和地位為主,為當前的經濟決策和管理提供借鑒。同時,注重從國家的范圍包括生產力狀況、自然地理、疆域、災害等范疇進行研究,也有別于中共黨史中的經濟決策史。
3、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史
本專業是從文化的角度梳理和總結當代中國的歷史脈絡,研究對象為文化史、教育史、科技史、社會史和史學理論。具體研究課題包括從整體和全球的視野研究文化發展戰略、文化建設規律、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功能與作用,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領域的重大政策、事件、人物,文化思想流派,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社會結構、社會群體、社會生活的變遷、觀念的變化等。將借鑒社會學、民俗學、人類學、政治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
本專業的研究是從1949年建國前夕制訂三大外交方針開始,涵蓋50多年來新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所走過的光輝歷程。研究課題包括:新中國對外的大政方針和具體實踐;外交戰略的制訂、貫徹與調整;與美國、蘇聯、歐洲、日本等大國的關系;與周邊國家的關系;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等。在具體研究上,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方法,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同時,要重視檔案資料的整理和運用。學生應當熟悉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對國際關系史、外交史、政治學、檔案學等科目也有一定的了解。
課程設置:
1、公共課
(1)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①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3學分
②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3學分
(2)外國語 6學分
2、專業基礎課
(1)史學理論與前沿(必修) 4學分
(2)中華人民共和國通史 3學分
3、專業課
(1)建國以來文獻選講 3學分
(2)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思想史 4學分
(3)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概論 3學分
(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 4學分
(5)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史 4學分
(6)當代中國文化 4學分
4、選修課 6學分
5、社會實踐(必修) 2學分
論文要求:
1、基本要求
碩士學位論文是衡量研究生能否獲得碩士學位的重要依據之一,是碩士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論著。
碩士學位論文一般包括:摘要(中、外文)、目錄、引言(要有對本學科研究現狀的綜述或學術評估)、正文、(應有符合學術規范的征引標注)、結論、中、外文參考文獻以及附錄(包括圖表)。
碩士學位論文要求立論嚴謹、分析透徹、概念準確、結構合理、論據充足、詳略得當、語意通達。
2、選題及開題報告
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應在熟悉本學科的學術研究現狀和認真閱讀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論文題目。碩士論文一般應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學位論文選題須經指導教師審核同意。論文確定之后,應按有關規定和程序做論文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有導師和相關研究室人員參加。學位論文選題及開題報告應在第四學期內完成。
3、論文寫作
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的時間不得少于一年,字數不得少于3萬字。
4、論文質量要求
論文應能全面研究生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綜合能力,要能做到史論結合,有一定的學術性。對某一方面或某一問題有一定的創見性,或者對學術界已有的結論提出補充性論證;或者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認識;或者運用新的方法有所開拓、有所深化;或者依據新的材料、從新的角度有所發揮。
5、論文答辯
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完成后,導師、指導小組、答辯委員會及系學位評定委員會按照《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的規定,認真組織學位論文的評閱、答辯和學位評定工作,保證學位授予的質量。
培養方式:
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采取系統理論學習、進行科學研究、參加實踐活動相結合的辦法。在指導方式上采取個別指導和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法,充分發揮導師集體的優勢。
學生要致力通過導師的指導,提高自己的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提倡多思考。導師和學生多交流,并主要在交流中,傳授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倡"精""博"結合,既有廣泛涉獵的興趣,又有專心一點的意志。
學習年限: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時間一般為3年。
其他:
1、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按照研究生院統一要求安排。
2、在課程安排的同時穿插安排參加研究所、研究室舉辦的學術活動,適當承擔一些相關課題的前期任務,增強碩士研究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