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江蘇教育報刊總社聯合開展江蘇省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十佳研究生”和“十佳研究生團隊”推選工作。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柳鶯、機電學院“智匯.雨露”研究生公益科普志愿服務團分別獲評江蘇省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十佳研究生”和“十佳研究生團隊”。
江蘇省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十佳研究生”
柳鶯,女,漢族,201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經濟與管理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本科期間熱衷于投身志愿服務,本科畢業后作為南航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前往西藏支教一年。曾獲2020年度江蘇省十佳青年志愿者、江蘇省十佳文明風尚獎、第16屆挑戰杯省賽一等獎、校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百佳青年等多項榮譽稱號。
在扎根于中西部的志愿服務中,她是關注老年群體創立實踐團隊的愛心大使,創立“赤焰長征紅歌行”團隊,采訪了開國少將、百歲老人張玉華,為100多位貧困老人拍攝一生中第一張彩色單人照;她是兩次進藏支教拄拐上課的支教老師,在高原上連續遭遇骨折、腦缺氧和肺炎,堅持拄拐給學生上課,連續三年帶領48名藏族學生來到南京游學,開拓眼界;她是心系國家發展懷揣強國之夢的南航學子,組建“大國工匠”團隊,基于調研和實踐,探索出了培養技術技能復合人才的體系化育人模式,獲挑戰杯紅色專項全國三等獎;她是為抗疫一線工作者子女提供學業輔導的線上守護者,線上授課學時達70小時,為158名來自30多家醫院和基層單位的抗疫一線工作者子女提供學業輔導、才藝輔導、心理陪伴等服務。
江蘇省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十佳研究生團隊”
“智匯。雨露”研究生公益科普志愿服務團
“智匯。雨露”研究生公益科普志愿服務團依托機電學院電加工與激光技術先進制造研究團隊組建,本著“以黨團共建為引領,助力青少年科技能力提升”的宗旨,發揮專業特色優勢,創新性地提出“智匯。雨露”計劃。近三年,累計帶領3000余名中小學生走進高校實驗室,在南京瑞金北村小學、連云港薔薇初級中學、廣西貴港大上小學等20余所中小學開設科普課程,完成配套教材15本,培訓學生10000余人次,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契機,將“智匯.雨露”計劃復制推廣到連云港地區,聯合江蘇海洋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開展共建活動,傳遞科普教育經驗,助力科技實現脫貧攻堅。相關事跡獲得人民網、央廣網、中央電視臺、南京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的報道。
志愿服務團所在的電加工與激光技術先進制造研究團隊,率先成立了縱向黨支部和團支部,逐漸形成了“黨團共建、師生共建”的有效建設模式,先后榮獲“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團隊堅持服務國防,直面科研難題。對標航空航天應用需求,承擔了多個國防課題;勇于創新、敢于攻關,自主研發了金屬增材制造等系列特種制造裝備。積極擔當社會責任,疫情期間,采用3D打印機設計并制造口罩調節器,免費為抗疫醫護人員提供了2000個口罩調節器,用科技為醫護人員解決實際困難。面向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子女,開展智能制造主題公益線上夏令營,用特殊的方式在后方戰“疫”,凝聚起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
我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線,圍繞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理念,面向國家發展戰略,厚植研究生家國情懷,構建實踐育人長效機制,開展了碩博實踐團、引航計劃、企業實踐等品牌項目,并結合研究生縱向黨支部建設、“五好”導學團隊創建引導全校研究生發揮專業特色優勢,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選樹了一批先進典型。學校將以此次評選為契機,進一步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切實提高研究生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能力,推進研究生教育質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