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式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和鍛煉。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保持不竭的生命力絕不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結論,而在于它的基本原理和科學范疇中蘊含著科學的方法論。那么,如何鍛煉民族學在職研究生掌握科學的研究和認識方法呢?
如果我們在民族學課教學中只是一味地強調學生掌握其中的一些具體結論,而不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那不僅會扼殺這一理論的生命力,而且也會使民族學課教學變得枯燥乏味,毫無價值。因此,必須注重挖掘民族學所蘊含的方法論意義。針對民族學在職研究生思考時所反映出的問題,即往往是以偏概全、道聽途說,或偷換概念等等,要求教師進行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
著名學者陳占安教授在總結北京大學開設民族學課的經驗時指出,我們的任務“不是在于告訴學生是什么,而在于引導學生去思考什么,重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式”教學模式本身就內含有師生相互問辯、共同探索的精神。“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社會結構、社會組織、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
這就更加需要我們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武裝學生,使民族學在職研究生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把握和了解馬克思主義,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洞察社會生活深層次的本質,準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趨勢,堅定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
下一篇:淺析民族學在職研究生教學平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