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化學
1. 糖類
l糖的主要分類及其各自的代表
l糖聚合物及其代表和它們的生物學功能
2. 脂類與生物膜
l生物體內脂質的分類,其代表脂及各自特點
l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
l油脂和甘油磷脂的結構與性質
l生物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
l“流體鑲嵌模型”的要點
3. 蛋白質化學
l蛋白質的化學組成,20種氨基酸的簡寫符號
l氨基酸的理化性質及化學反應
l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一級、二級、高級結構的概念及形式)
l蛋白質一級結構測定的一般步驟
l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及分離純化和純度鑒定的方法
l蛋白質的變性作用
l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4.核酸化學
l核酸的基本化學組成及分類
l核苷酸的結構
lDNA和RNA一級結構的概念和二級結構要特點
lRNA的分類及各類RNA的生物學功能
l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5. 酶學
l酶的作用特點
l酶的作用機理
l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
l酶的提純與活力鑒定的基本方法
l了解抗體酶、核酶和固定化酶的基本概念和應用
6. 維生素和輔酶
l維生素的分類及性質
l各種維生素的活性形式、生理功能
7.新陳代謝和生物能學
l新陳代謝的概念、類型及其特點
lATP與高能磷酸化合物
lATP的生物學功能
l電子傳遞過程與ATP的生成
l呼吸鏈的組分、呼吸鏈中傳遞體的排列順序
8.糖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
l糖的代謝途徑,包括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和有關的酶
l糖的無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過程
l糖異生作用的概念、場所、原料及主要途徑
l糖原合成作用的概念、反應步驟及限速酶
l糖酵解、丙酮酸的氧化脫羧和三羧酸循環的反應過程及催化反應的關鍵酶
9. 脂類的代謝與合成
l脂肪動員的概念、限速酶
l甘油代謝
l脂肪酸的b-氧化過程及其能量的計算
l酮體的生成和利用
l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謝
10.氨基酸的分解代謝
l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
lα-酮酸的代謝去路
l氨的代謝去路
l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
l個別氨基酸的代謝
11. 核苷酸的代謝
l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的途徑
l外源核酸的消化和吸收
l堿基的分解
l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2. DNA的復制
lDNA復制的基本規律
lDNA復制的酶學
lDNA復制過程
lDNA損傷與修復
13. RNA的生物合成
l轉錄與DNA復制比較
lDNA指導下的RNA聚合酶
l啟動子與終止子
l大腸桿菌的轉錄過程
l真核生物的轉錄過程
l原核生物轉錄后RNA加工
l真核生物轉錄后RNA加工
lRNA指導下DNA的合成:逆轉錄
14. 蛋白質的合成和轉運
l翻譯模板mRNA與遺傳密碼
lrRNA與核蛋白體
l tRNA與氨基酸活化
l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過程
l蛋白質合成后的加工和輸送
l蛋白質合成的抑制劑
15. 代謝間的聯系與代謝調控
l物質代謝間的聯系
l物質代謝間的激素調節
l酶的活性調節
l基因表達的調節
主要參考教材(參考書目)
《生物化學》上、下冊 王鏡巖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生理學
1. 緒論
l體液、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機體的內環境和穩態。
l生理功能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
l體內的反饋控制系統。
2. 細胞的基本功能
l細胞的跨膜物質轉運。
l細胞的跨膜信號轉導。
l神經和骨骼肌細胞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及其產生機制。
l刺激和閾刺激,可興奮細胞(或組織),組織的興奮,興奮性及興奮后興奮性的變化。
l動作電位(或興奮)的引起和傳導。
l神經-骨骼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
l橫紋肌的收縮機制、興奮-收縮偶聯和影響收縮效能的因素。
3.血液
l血液的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l血細胞的數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l紅細胞的生成與破壞。
l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與體內抗凝系統、纖維蛋白的溶解。
lABO和Rh血型系統及其臨床意義。
4.血液循環
l心肌細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竇房結細胞)的跨膜電位。
l心肌的電生理特性。
l心臟的泵血功能。
l動脈血壓的正常值,動脈血壓的形成和影響因素。
l靜脈血壓,中心靜脈壓及影響靜脈回流的因素。
l微循環,組織液和淋巴液的生成與回流。
l心交感神經、心迷走神經和交感縮血管神經及其功能。
l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學感受性反射。
l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血管升壓素、血管內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質。
l局部血流調節(自身調節)。
l動脈血壓的短期調節和長期調節。
l冠脈循環和腦循環的特點和調節。
5. 呼吸
l肺通氣的動力和阻力,胸膜腔內壓,肺表面活性物質。
l肺容積和肺容量,肺通氣量和肺泡通氣量。
l肺換氣的基本原理、過程和影響因素。
l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運輸,氧解離曲線及其影響因素。
l外周和中樞化學感受器。
6. 消化和吸收
l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電生理特性。
l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調節。
l蠕動和食管下括約肌的概念。
l胃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調節,胃的容受性舒張和蠕動。胃的排空及其調節。
l胰液和膽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調節。小腸的分節運動
l大腸液的分泌和大腸內細菌的活動。排便反射。
l主要營養物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部位及機制。
7.能量代謝和體溫
l食物的能量轉化。食物的熱價、氧熱價和呼吸商。
l能量代謝的測定原理和臨床的簡化測定法。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基礎代謝和基礎代謝率及其意義。
l體溫及其正常變動。
l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體溫調節。
8. 尿的生成和排出
l腎臟的功能解剖特點,腎血流量及其調節。
l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及其影響因素。
l各段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l腎糖閾的概念和意義。
l尿液的濃縮與稀釋機制。
l滲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
l腎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測定的意義。
l排尿反射。
9. 感覺器官
l感受器的定義和分類,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l眼的視覺功能和調節
l耳的聽覺功能和調節
l前庭器官的適宜刺激和平衡感覺功能。
10.神經系統
l神經系統功能活動的基本原理
l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
l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控
l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本能行為和情緒的調控
l腦電活動以及睡眠與覺醒
l腦的高級功能
11. 內分泌
l激素
l下丘腦與垂體的功能聯系。
l甲狀腺內分泌、甲狀旁腺內分泌。
l胰島內分泌、腎上腺內分泌
主要參考教材(參考書目)
《生理學》,朱大年、王庭槐主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