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費用拿“洋”文憑———中外合作辦學以其費用的優勢,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以到英國留學為例,一個學生一年大約需要費用20萬人民幣,而選擇就讀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可能一年只需5萬至6萬元人民幣。吸引廣大求學者的遠不止于此,他們看中的更在于那一張國外的文憑。
然而,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也存在著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情況,有些學校作出種種違反規定的行為,甚至還有出現“掛羊頭賣狗肉”的合作項目。針對形形色色的中外合作辦學廣告、“洋證書”讓人真偽難辨的現狀,7月30日,江蘇省教育廳廳長王斌泰在無錫的江蘇省教育系統領導干部學習研討會上,就如何防止掉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陷阱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陷阱一:“出國交流”混同于“海外留學”
有些教育機構,故意混淆“出國留學”和“出國交流”的概念。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學生在校期間是可以赴國外交流或“出國培訓”。這里重要之處在于,這種交流或培訓活動不能超出學生在合作學校接受教育的期限。如果學生已經從合作學校畢業,則中外雙方的學校都不能組織學生赴境外學習,否則就違反有關規定。因為學生結束在校學習后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屬于自費出國留學范圍,任何中外組織或個人未經國家教育部和公安部批準都不能從事這種活動。而當前,只有合法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機構才有資格進行這種活動。但他們也不得到任何學校內從事自費出國留學宣傳及招生咨詢活動,否則也違反了有關法規規定,要受到處罰。
陷阱二:學校名稱華而不實
有的單位不惜工本去爭取冠以“中華”、“國際學校”或一個名校,他們希望以響亮的名稱吸引更多的學生注意。如2002年,美國某加州大學在江蘇媒體上大登廣告,聲稱只要繳納數萬元人民幣就可以獲得一張MBA文憑。但知情人士稱這個所謂“加州大學”只是幾名華人在海外注冊的一所教育機構,屬于回國賺錢的“學店”。一些號稱在美國排名前20位的大學在中國開設的分校,有些與這些大學毫無關系,或僅是其下屬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成人教育學院。國內一些比較知名的大學,曾因與一些不知出處的國外教育機構合作而受到教育部警告。
陷阱三:國際承認學歷文憑
許多劣質的培訓機構往往拉大旗做虎皮,到處吹噓國際承認、水平一流,等你進校后才發現教材陳舊、課程“縮水”,甚至根本不用上課就可以拿到證書。如只要你支付60美元,就能獲得XXX大學的學位證書。有不少洋證書機構是以“圈錢”為目的,如有的說“國際認可”,實際上只是該機構所在國或某個區域認可。有的稱自己的考試是“學位考試”、“文憑考試”,可事實上只是專業方面的證書;有的培訓與就業脫鉤,學員手里拿著“洋證書”,卻不知有什么用處;有的在介紹外國大學的時候,往往只強調什么不要托福成績、學費便宜等誘人條件,而不告訴你學校發的文憑是否被權威機構認可。
陷阱四:“全聘外教”、“用國外教材”
有的辦學機構打著與國外某大學合作的旗幟,實際學校沒有聘請一名外籍教師,也沒有引進一本國外教材。還有的中外合作項目,國外派出的教師數量極少,或則從國外請來一個教師,就在全國到處演講,說他們是中外合作辦學,可實際上99%的課程都是中國教師擔任。按照中外合作辦學相關條例規定,擔任主要課程教學的外籍教師所占比例應不低于25%,引進國外教材不低于教材總數的30%。
王斌泰強調說,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主要了解和把握5個要素:一是地位。合作學校在國際或當地的學術影響力或教學水平。二是資源。辦學主體是誰,教育機構是否經權威機構批準或認可,國家教育部是否承認學位證書。三是硬件。學校設施是否能滿足現代教育需求,并與其規模相適應。四是軟件。學校能否提供合作需要的最新課程、教材、管理等教學軟件。五是教師。合作項目的教師來源、結構、學術水平等,要與合作項目規模、辦學層次和要求相適應,以保證教育質量。
上一篇:中外合辦EMBA是雙證嗎?
下一篇:如何挑選中外合作辦學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