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信網公眾號開始推送2022年考研報名的相關通知,我才意識到離自己考研結束的日子已經將近一年。
回想去年的最后三個月的備考狀態,幾乎可以用“廢寢忘食”來形容。
能支撐我在44歲決定考研因素之一是我從小生長的環境:我從小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父母和兄長均畢業于中國著名學府。母親教出了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大學畢業生,父親則成為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批研究生。做了母親后,我面對著自己的孩子,經常告訴她“讀書是最經濟的,提升自己的方式”。為了能夠像我父母給我非常正向的身教影響,我決定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影響女兒。
能支撐我決定考研的另外一個因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工作閱歷的增加,我的困惑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意識到系統讀書對一個人思維解惑和升維的重要性,只有經過系統地讀書,思維框架才能建立,也才能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中更清醒,更理性,更好的把握未來的商業趨勢。
對于44歲的我來說,我給自己確定的目標就是一次上岸,所以從10月份開始,我就設定了非常明確的計劃并且嚴格按計劃執行:
數學:10月份掃完所有知識點,11月份到12月份做通近五年的真題,建立錯題本,考前反復刷錯題。
邏輯:類似數學的復習方法。10月計劃是按照當時所用輔導書的總頁數除以10月份總的天數,得出每天必須完成的頁數。11月份到12月份做通近五年的真題,建立錯題本,考前反復刷錯題。
英語:買了10年的帶有英中翻譯的真題,直接用真題做英中翻譯,在翻譯過程中再將自己不會的單詞記錄下來。(在有一定詞匯基礎上,英語用真題翻譯來背單詞的效果更好),英語作文只是考前背了背模板而已。
中文寫作:論證有效性分析部分主要理解邏輯漏洞的含義,而論說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積累素材,素材積累可以通過看人民日報APP和《田然素材》來解決,考前寫1-2篇范文。
此外,考前建議大家自己做整套的模考試題,因為模考可以讓我們自己對考試的時間有整體的感知,從而制定考試策略。我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數學我給自己訂的兩分半中必須出答案,如果沒有,就先用筆做標記,寫上答案后做標記以便于后面時間空余后復盤。
記得很久以前曾經看過摩西奶奶說的一句話“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只要開始了,就是現在。又到了一年考研季,希望以上比較潦草的文字能對即將考研的同學們有一些啟發。相信選擇考研,每個人都是跟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那么,就以始為終,努力拼搏,不負韶華。
下一篇:備考心得:考研的收獲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