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研究院:
根據《廈門大學研究生短學期教學和實踐活動組織與管理辦法》,現將2021年短學期研究生教學活動組織管理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內容
短學期研究生教學活動應充分體現高水平、國際化、實踐性、研究性以及學科交叉等特點,同時注重研究生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養全面提升。各學院、研究院(以下簡稱為“學院”)應遵循研究生教育教學規律,結合學科特點,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短學期教學活動,包括:
1.開設體現學科前沿的專題課程
開設體現學科研究前沿的專題課程、交叉研究課程、研究方法類課程和實驗實務實踐類課程,開設文獻檢索、文獻綜述寫作、論文寫作、英文論文寫作等工具類課程。
2.開設提升綜合能力的選修課程
開設學術規范、職業道德、行業倫理等德育課程,開設提升審美和人文素養的美育類課程,開設拓展興趣、提升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類課程,開設提升職業技能和創業就業能力的勞育類課程。
3.邀請校外專家開設課程和講座
鼓勵學院以世界一流大學或一流學科同類課程授課要求為參照,邀請校外專家開設國際學術前沿研究和實務課程(講座)。鼓勵學院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或科研人員(如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國際學術組織主要負責人、國外一流大學的教授等)、高級管理人員、技術專家或業界精英等。
4.其他教學相關活動
學院可根據學科實際需要,在短學期安排體現學科特色的學術論壇、學術研討、暑期學校等其他教學相關活動,或組織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科學精神教育、四史教育等主題教育教學活動。鼓勵推免生在短學期提前修讀研究生課程,提前進入實驗室輪轉,開展科研訓練。推免生修讀研究生課程獲得的學分可認定為研究生階段學分。
二、組織管理
1.短學期期間,除確需外出參加學術交流和實習實踐活動外,原則上研究生應在校參加學院或學校組織的教學和實踐活動。需離校參加活動的學生,須按學校有關要求辦理請假手續并經所在學院批準,未經批準的視為擅自離校。
2.學院應科學規劃、合理統籌好短學期教學安排,將短學期各項教學活動納入研究生系統統一管理。學院可自行設置短學期學分要求并在系統中登記,以便作為學生學分認定的依據。鼓勵學院將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學術交流和創新實踐等活動計入工作量。
3.短學期課程按照15學時為1學分的標準設置,超過8學時不足15學時的可計0.5學分。每門課程一般不超過2學分。校外專家開設課程的課時要求一般與校內課程一致,但可視校外專家實際情況采用集中時間授課。專家在校集中授課時間應不少于3天。短學期講座每場時長一般不少于2課時。
4.學院應加強對短學期教學活動的審核把關,認真審核涉及意識形態的各類課堂,確保課堂教學教育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對各類形勢報告會和哲學社會科學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相關學院應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實行“一會一報制”,確保課堂教學有紀律,公開言論守規矩。
5.學院應加強短學期教學活動的宣傳,向研究生院報送短學期講座安排,公布相關活動詳細信息,以便師生充分了解、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短學期期間,學院應以新聞稿形式向研究生院推送至少1則精彩活動案例。選送的案例應主題明確、形式活潑、角度新穎、語言生動簡練。
6.校外專家開設的短學期課程(講座),視疫情防控情況可靈活采取線上、線下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校外專家入校進行線下教學的,邀請單位應嚴格按照省、市、地區和學校出入管理有關要求,做好核酸檢測、健康登記、管理和追蹤。
7.因疫情或行程原因,校外專家線下教學活動無法安排在短學期期間的,可向研究生院申請提前或推遲活動時間。
三、經費支持
1.研究生院將根據近三年各單位短學期活動組織情況,安排短學期專項經費,經費資助范圍和標準。不在學校資助范圍的活動,可由學院酌情安排經費支持。已獲教務處資助的活動,研究生院不再重復資助。
2.凡與我校簽訂工作合同且有明確授課(含講座)要求的非全職教師(講座、客座、兼職和雙聘教師等)所開設的課程(講座),按本校教師標準進行資助。
3.短學期期間,學院推送的活動案例如入選年度精選案例,研究生院將給予推送學院一定經費傾斜。
4.學院應合理使用短學期經費,專款專用,原則上在當年度執行完成。
四、其他要求
1.首次開設的課程,應在開課前向研究生院提交新開課相關申請材料,并附上《研究生課程教學大綱》。
2.短學期期間,學院應在講座前一周通過郵件向研究生院提交每周講座安排。
3.短學期結束后,學院應做好工作經驗總結,于10月30日前向研究生院報送短學期活動總結材料,作為下一年度經費核算依據。包括:
(1)精彩活動案例至少1則,電子版。
(2)審批表,電子版和紙質版。因開課需要已向研究生院提交該材料的,無需重復提交。
(3)信息匯總表,電子版和紙質版。
(4)活動照片(電子版),每位專家至少2幅(每門課程、每場講座至少1幅)。以“學院+活動類型+活動主題(或主講人)”命名,比如,**學院+課程+張三+《文學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