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學校“十四五”人才培養工作規劃,加快推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發揮研究生教育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事業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11月10日至11月19日,研究生院、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威海校區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辦公室,青島校區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辦公室,齊魯醫學院研究生教育管理辦公室三地協同,組織開展了十場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大宣講、大調研活動,覆蓋一校三地共69個培養單位。
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宣講與政策解讀,由研究生院、黨委研究生工作部負責人帶隊主講,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十場宣講主要闡釋了新時代加快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背景、重大意義和重點舉措,學習近一年來國家和學校出臺的研究生教育系列政策和制度文件。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時代,“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這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全方位、多方面的需求,研究生教育必須從規模發展轉向質量發展,并加速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今年,國家和學校都召開了歷史上首次研究生教育會議,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高規格、高指向性的制度和行動方案,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急需提速,研究生教育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潛能需要更快更好釋放。正在進行的第五輪學科評估聚焦立德樹人基本原則,突出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都表明研究生教育越來越走近一流大學建設事業的中心。學校系統謀劃了推進交叉融合育人、科教產教融合育人、導師團隊育人、國際化育人“四大工程”,凝練了“學科匯聚交叉”“科教產教融合”兩大改革發力點。
十場調研主要聽取近年來培養單位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經驗做法、工作亮點和成效,了解當前制約研究生發展成長的困難與瓶頸,收集學院在“十四五”期間對人才培養工作的規劃。各培養單位認真梳理成績,精心謀劃發展,形成了大量經驗和特色。
在社科組的調研中了解到,管理學院已經全面試行導師團隊育人模式的改革,實行學業導師和論文導師分階段銜接培養的制度,碩士培養前期開設碩博銜接的課程體系,分流后期探索多元貫通的延伸培養體系。經濟學院推進學科交叉,與軟件學院合作培養金融科技方向碩士研究生,同時探索設立類腦經濟學新興交叉學科。
在人文組調研中,儒學高等研究院介紹了加強過程管理,建立學位論文院內評審制度的做法。文學院介紹了創新教學形式,開展文化游學活動,形成了“大家講座—實地考察—游學報告”一體化的育人形式。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計劃打造“問道孔孟”活動,意在發揮山東特色,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中。
在理科組的調研中,物理學院總結了近幾年在提升生源質量、規范過程管理、五育并舉助推創新成果等方面的突出做法,下一步將在完善本碩博一貫制培養模式、加強教學團隊與提高授課質量、加強導師團隊建設、健全培養過程管理與學位論文質量監督和提升國際化水平等方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化學與化工學院近幾年通過打造高水平導師隊伍,完善導師科研績效考核,建立學術講壇品牌,改革評獎評優方式等舉措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研究生在化學學科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和《德國應用化學》發表文章數量三年內增長了四倍。
工學一組調研中,晶體材料研究所堅持需求牽引,面向國家的重大需求,發揮大平臺、大團隊的優勢,組建了KDP團隊、碳化硅團隊等,進一步提升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的能力。軟件學院創新三全育人模式,創建了“學在軟件,三軟師說”的品牌活動,將老師和學生融合在一起,按照二級學科建立黨支部,形成了涵蓋本碩博,學生與導師互動共建的黨支部,加強了師生聯系和思想引導。
工學二組聚焦工程類研究生教育,各培養單位圍繞“以立德樹人、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需求、引領科技前沿、提升創造力為導向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觀”這一主線進行了交流。土建與水利學院牢固樹立“科教一體、產教融合”的發展理念,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戰略需求,建立了以院士為引領、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導、研究生為主力的科研梯隊,培養了多位國家級優秀青年人才,形成了一批“理論-技術-標準-應用-轉化”的鏈條式創新成果。
在醫學組的調研中,齊魯醫院、山大二院和生殖醫院等培養單位提出,堅持以建設代表國家水平的人民滿意的醫院為目標,以人類健康問題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完善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全面培養研究生臨床專業實踐力,提升科研創新力,發展醫學生特有的應用研究能力。公共衛生學院交流了以MHA專業碩士培養項目為代表的國際化育人成效,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符合中國實際的課程體系,設置了1+1國際化師資團隊,部分課程全英文授課,安排國內大型公立醫院和世界頂級梅奧診所實習這兩個階段實踐,就業率100%,切實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扎實醫院管理理論基礎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在威海校區人文社科組調研中,東北亞學院面向高峰學科和新興交叉學科建設,創新提出建立“培養+智庫”型育人平臺建設,努力打造區域與國別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教育部統編規劃教材體系。馬克思主義學院(威海)、商學院分別提到,創辦研究生學刊期刊,舉辦特色論壇講壇,對鼓勵研究生從事科研創新具有激勵意義。理工組調研座談中,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介紹了研究生在課題組、項目組里開展科研培訓,接受導師團隊培養的過程,展示了濃厚的國際化育人氛圍,介紹了國家赴南極科考隊成員姚淑濤等一批優秀研究生事跡。
青島校區文理組調研座談中,法學院重視對專業碩士的實踐培養和特色交叉培養,課程設置上凸顯實踐性課程配置,師資方面聘請行業精英走進課堂,組建知識產權特色班,形成與環境學院、信息學院、國際創新轉化學院等學院交叉培養。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重視研究生導師的發揮引路人作用,強調研究生導師在育人方面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優秀生源拓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理工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談到招生拓展中,積極參與CCF高校研招云宣講,利用中國教育在線云平臺進行宣傳等“云招生”經驗。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注重科教融合、產教融合育人,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研究生培養,大力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通過設立多項企業獎學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發中心等措施,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力。
這一輪宣講和調研,堅持強院興校、問計基層的精神,堅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分類設計,把師生期盼、專家智慧、實踐經驗充分吸收到學校研究生教育的“十四五”規劃編制中來。調研中真實了解、扎實解釋、踏實解決學院和學科在人才培養中遇到的障礙難題,推進學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落實落地,凝聚全校合力,致力于培養最具創造力的研究生。調研同時,也向各個研究生培養單位提出了進一步發揮育人主體責任,勇于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應變局、開新局、貫徹強院興校戰略部署,落實綜合預算改革精神,結合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精神和培養單位實際制定一院一策,只爭朝夕,奮力前行,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為一流人才培養作出卓越貢獻的要求和希望。
400-18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