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研究生培養單位:
根據《教育部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教研【2014】5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推進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提升研究生跨學科研究能力與綜合素養,學校決定繼續遴選、開設一批研究生公共選修課程,面向全校在讀研究生自主選修。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開課宗旨
研究生公共選修課程是為研究生提供跨學科的視野、理論、技術與方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提升研究生人文與科技素養等方面的高質量課程。
二、課程分類
(一)方法論類課程:為研究生提供跨學科研究的理論、技術、方法與經驗,幫助研究生掌握其他學科的前沿理論、基本技術與研究方法等,重點支持跨學科的綜合性方法論課程。
(二)實驗室科研探究類課程:為以實驗為主要手段從事科學研究的研究生提供具有科研探究性的實驗設計與技術,提高研究生實驗分析、操作安全和工程問題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藝術素養類課程:培養研究生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類的課程。
(四)創新創業類課程:為拓寬研究生創新創業視野,夯實研究生創新創業知識基礎和基本理論,強化研究生創新創業的技術方法和實務操作訓練,提高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類的課程。
三、申報要求
(一)課程要求
1.教學內容系統、豐富,有助于研究生拓寬知識面,豐富知識結構;
2.課程設置和授課教師穩定,能夠連續多年面向全校開設;
3.課程安排應適應跨學科選修的需要和普遍接受的程度,具有一定通適性;
4.原則上課程學分為1學分,課時為16學時;
5.鼓勵整合各學科優秀師資,以學術報告形式或在線課程形式組織教學;
6.每班學生最多不超過120人,選課人數低于30人以下的課程一般不予開設(本專業已開設相近課程的學生不可選);
7.注重探索案例教學、研究性學習及文獻評價等方式。
(二)任課教師及教學團隊要求
1.由1名團隊負責人和至少2名其他任課教師組成;
2.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及考核要求;
3.一名任課教師(含團隊負責人)至多承擔三個班級的教學任務;
4.學生成績評定由團隊成員共同完成。
(三)團隊成員應具備的條件
1.團隊負責人須為武漢大學在編教師,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且在相關領域有一定的學術成果;
2.團隊負責人及任課教師須在相關領域上過一門以上課程并有兩年以上教學經歷。
四、申報流程
(一)2021年11月26日前,由課程教學團體負責人填寫《武漢大學研究生公共選修課程申請表》(附件1)、《研究生公共選修課課程申請基本情況一覽表》(附件2),提交教學日歷、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教案。
(二)2021年12月10日前培養單位審核并簽署推薦意見后將《武漢大學研究生公共選修課程申請表》、教學日歷、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教案(電子版、紙質版各1份),《研究生公共選修課課程申請基本情況一覽表》(僅交培養單位匯總后的電子版)報研究生院培養處(當代樓A407室,聯系人:盧老師,電話:68754172,郵箱349449302@qq.com)。
(三)研究生院組織相關專家對申請課程進行遴選、審批,擇優分批次開課。
五、后期管理
(一)教學管理
1. 實行課程教學團隊和負責人所在的培養單位共同負責制。團隊負責人應做好教學團隊成員的溝通與課程教學的組織實施,培養單位做好課程教學的日常檢查與指導工作。
2.各教學環節要求與現有公共課相同,研究生院將不定期進行課堂教學及到課率檢查。
(二)質量評估與資助
1. 對于教學效果好、教學質量高,并在校內外有一定影響和示范作用的課程,鼓勵開課教師適當增加開班數(不超過3個班),并參照精品課程建設方案予以立項資助。
2. 對研究生和聽課專家反映質量較低的課程,經培養處調研核實后,終止開課。
3.公共選修課課酬由基本課酬和獎勵課酬組成。基本課酬計入各教學單位年終工作量,研究生院可出具工作量證明,協助任課教師向各自院系申報相關基礎課酬。獎勵課酬由研究生院每年按學校相關政策評定核算后直接發放給任課教師。
六、其他說明
(一)請各培養單位認真做好此項工作,將本《通知》精神傳達到每位任課教師,積極鼓勵和動員學術造詣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申報。
(二)以下兩種情況需要重新申報:
1.連續兩年未開設的研究生公共選修課。
2.開課名稱或授課內容發生變化。
特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