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成立40周年紀念暨面向新時代的中國環境法(學)高端論壇”在武漢大學舉行。
1981年10月12日,經國家科委、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辦公室和教育部批準,環境法所正式成立,它是亞太地區第一個專門從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和研究的機構。1985年,原國家環境保護局開始和武漢大學共建環境法所。2002年和2007年兩次被評審為中國環境法學科中惟一的國家重點學科。
經過40年的建設,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以下簡稱環境法所)逐漸建設成為國家級的環境法治高端智庫和國際一流的環境法學理論研究和創新基地以及環境法治教育和培訓基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咨政服務、學術交流和信息資料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燦發在論壇上表示:“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40年來為我國環境法學科建設和環境法治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直是我國環境法學界的一面旗幟。”
環境法所于1986年成為中國第一個環境法碩士學位授權點,1998年成為環境法博士學位授權點,培養了上千名高端環境法人才。環境法所教師開創性提出了調整論、一體兩翼等學術觀點,較早開展長江保護法、生物多樣性法等問題的研究,引領了氣候變化法、自然生態法等新興領域的研究,為中國環境法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完善做出了關鍵性貢獻。
對此,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呂忠梅認為,環境法所自成立以來發揮了中國環境法學研究的主戰場、主陣地作用,為中國環境法學和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的成長和不斷發展壯大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據介紹,過去40年間,環境法所參與了幾乎所有國家環境法律及百余部國家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的調研、起草、論證等工作,并向各級政府機關和部門提交了一千余份咨詢報告。它還密切跟蹤國際環境法的發展動態,為中國的環境外交、環境國際合作和環境條約履行提供參考意見和參考資料。《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ElizabethMrema女士表示,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在國際上有很好的影響力,她在自己20多年的國際環境法律實務生涯中,“總能看到武大環境法人的身影、聽到武大環境法人的聲音”。
下一篇:武漢大學研究生思政課建設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