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由河南大學研究生會主辦,外語學院研究生會承辦的河南大學研究生“黨史青年說”黨史學習座談交流會第四期會議在外語學院南樓一樓會議室成功舉行。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劉婷、外語學院黨委書記安家亮、黨委副書記馬曉靜、團委副書記丁宇航出席本次座談會,來自校研究生會及我校十個院系的研究生代表參與了分享交流。座談會由外語學院研究生會主席張杰主持。
劉婷致開幕詞。她結合往期黨史學習的體會,提出在接下來的黨史學習過程中,我們作為優秀的研究生群體應當轉變身份,由學習者轉變為研究員、宣講員和服務員,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她談到,廣大研究生同學應將黨史學習和專業相結合,產出獨特的研究成果;應將黨史學習成果與外界進行交流,交流范圍上至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下至各學院本科生,從而形成上下聯動;應將百年黨史內化于心、形成精神、并最終落實于行動。
馬曉靜致歡迎詞。她介紹了外語學院研究生教育辦學歷史、研究生的師資情況及外院研究生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情況,向各學院代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強調黨史學習可以堅定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激勵青年學子牢記歷史使命,承擔時代重任,做好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外語學院研究生代表何穎超以“從外交史看中國共產黨成長史”為主題,從1840年至今的外交史出發,回顧了中國近代的恥辱外交到中國近現代外交困境再到如今的獨立自主全方位外交的進步變化。校研究生會代表鄭自彤分享了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和時代價值,希望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堅定道路自信、永葆艱苦奮斗本色、始終堅持人民立場。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代表馮夢瑤帶領大家回顧了艱辛的長征歷程,指出長征精神就是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理想信念、是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的精神境界、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堅守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的黨性原則、是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優良作風,并鼓勵青年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與談人武術學院研究生代表張銘談到,吾輩作為青年學生,不僅是初升的朝陽,更加擔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黨史學習點燃了從史料轉向精神傳承道路上的火把,指引我們向優秀文化及人類理性的不斷靠近和前行。
美術學院研究生代表莊永飛從五幅經典美術作品角度解讀紅色歷史,訴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動人故事。法學院研究生代表王怡斌以抽象的民法典編纂為線索講述了黨史中的法治故事,“五起四落久徘徊,一入千禧換新塵。治國法正天心順,官清無怨民自安。”民法典的成長史也恰恰是中國共產黨成長成熟之寫照。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生代表劉杰詳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民族政策的百年演進,他談到,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百年演進過程無一不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對各民族的關懷與厚愛。與談人文學院研究生代表孟凱歌簡要概括了三位同學的發言,強調我們要以青年之姿講好屬于我們的黨史故事。
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代表孟姝君列舉了學習黨史的意義,并結合專業實際詳細闡述了如何學習和傳播黨史。她提到,要做一個優秀的黨史學習者、實踐者、傳播者,作為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應當將黨史學習和專業(學術)實踐相結合,促進黨史的跨學科、跨媒介領域黨史傳播。文化產業與旅游管理學院研究生代表袁昊通過回溯建黨百年歷史,講述了新中國是如何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站起來的。與談人體育學院研究生代表王彥臻結合習總書記的講話,強調我們只要有信仰、信念和信心,就會愈挫越勇、愈奮愈戰。
在隨后的自由交流環節,外語學院研究生同學與參會的各位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各位同學就“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和走好新的長征路相結合”以及“當代研究生如何發揚井岡山精神”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探討。
外語學院黨委書記安家亮對第四期“黨史青年說”座談會做出總結點評。他對與會研究生代表從不同觸角來講好黨的故事做出的努力予以充分肯定,將該次交流座談會譽為一場“精神盛宴”。他指出青年人站的地方就是中國的方向,對研究生代表在報告中展示出的朝氣蓬勃的青春姿態提出高度贊揚。他勉勵年輕人要守住一顆心、走好一條路、高舉一面旗、把握一條線、共圓一個夢,年輕人應立大志、明大德、扛大任、成大才。
講一段往事,只為前事不忘;講一個故事,留給后人敬仰;唱一首贊歌,獻給百年大黨;懷一份信仰,身披萬丈霞光。本次“黨史青年說”座談活動為外語學院研究生與其他院系研究生提供了黨史學習交流的平臺,加強了各院系之間的溝通聯系。同時,活動的舉行也將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努力傳承紅色基因、接過革命薪火,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