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研究生培養單位:
按照我校研究生培養管理工作相關規定,現開展2021級研究生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按照《四川大學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總體要求》、《四川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總體培養方案》執行,現將相關工作安排如下。
一、優化學科方向及研究方向
學術學位學科專業體系應層次分明,即按照:一級學科--學科方向/二級學科--研究方向的三級體系進行設置。
研究方向為學科目錄中的第三級,各專業應根據學科、專業的發展和國家建設的需要,結合我校實際情況設置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設置按照我校《關于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規定》、《關于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規定》中關于研究方向的規定執行。
二、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
學校批準博士研究生學制調整為四年的培養單位,應及時修訂培養方案,對課程設置、培養環節安排、過程質量監控、畢業授位要求等,要根據四年學制做相應調整,切實保證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
三、優化課程體系
本著按需設課的原則,按一級學科設置課程體系,整合一級學科范圍的課程內容,按照本學科的發展趨勢,科學準確地提煉出研究生應掌握的一級學科范圍內的基礎理論課,以及二級學科范圍內的專業課。參照國務院《學術學位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試行)》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試行)》,將相關一級學科核心課程列入專業必修課程(若課程較多,可按學科方向來進行限定,核心課程設置將作為中期考核分流的依據)。鼓勵增加學科前沿類、研究方法類、交叉學科類課程和全英文課程的設置。改進研究生課程教學方式,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優化課程內容,注重前沿引領和方法傳授。
四、嚴格審查新開課程,停開不適宜學科發展的課程
請各學科點審查各門已開設課程的運行情況,并按照《四川大研究生課程建設與教學過程管理辦法》(川大研【2017】70號)要求,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和課程教學效果,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適時新增或停開課程。
新增課程需任課教師填寫《四川大學新開設研究生課程申報表》,經學科點、所在培養單位審核,并報研究生院備案通過后,方可增加到培養方案中。新增課程信息及編號(編號規則參照2017版)由各單位錄入管理系統。
停開課程經學科點、所在培養單位簽署意見后報研究生院備案,由各單位在研究生系統服務大廳中錄入。
連續三年未開課的課程將被取消,以后若需再開,應按新增課程申請程序重新辦理。
五、持續有效推進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工作
1.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有針對性地修訂培養方案,切實落實一級學科、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方面,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2.根據課程內容深挖課程思政元素
全面梳理課程教學內容,結合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如: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精神、家國情懷、法制意識、社會責任、職業倫理、生態文明、人文素養等,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3.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
課程思政要融入課堂教學建設,作為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核準和教案評價的重要內容,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各方面,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作業論文各環節。
六、打造研究生公選課程
學校擬開設一批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科學精神、憲法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和認知能力的公共選修課程,在潛移默化中堅定研究生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
同時,還將打造一批有特色的體育、美育、勞動類課程,幫助學生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提升審美素養和創造性勞動能力。
每門課程為18學時,1學分,根據全校研究生選課人數,將計入開課學院該年度工作量。研究生公選課程的申報參照新增課程申報流程,研究生院將根據學校課程體系構建需求,以及專家評審結果,擇優開設。
七、完善課程標簽和課程信息
為確定及識別課程的時效、應用范圍、適用程度等需求,加強精細化管理工作,新系統將啟用[課程標簽]功能,對所有課程進行分類及標注,加入培養方案的課程應完善課程標簽。
為了讓學生和相關管理部門更正確的了解課程的教學大綱、適用專業、教材及參考文獻等重要信息,請各學院及時在“課程管理app”中維護本學院課程的基本信息和擴展信息,做到無遺漏。
八、加強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
根據《四川大學加強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實施辦法》川大研[2020]787號文件,學校將對2021級研究生開始進行具體學術交流的要求:將“理工醫科博士研究生至少參加一次國際學術會議或國際學術交流,文科博士研究生至少參加一次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會議,碩士研究生至少參加一次全國性學術會議”納入研究生培養方案,作為研究生畢業資格審核條件。
各培養單位要將此部分要求納入各學科培養方案,并在新生入學時講解和宣傳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