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工具,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高校社會保障學科發展迅速,社會保障碩士點、博士點相繼在眾多高校落戶,有力地支持了學科建設,完善了中國社會保障理論體系,暨南大學2005年獲批廣東省社會保障碩士點,同年成立了社會保障與保險研究所。
※ 學科平臺、學術優勢與特色
暨南大學社會保障團隊成員全部擁有博士學位,均為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與保險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多年來,承擔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了各類學術論文近300篇,出版專著、合著,主編或參編教材30多部,是一支富有朝氣的研究與教學團隊。
研究團隊主要從事于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社會保障政策研究與勞資關系研究,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專業方向及定量研究方面有著比較豐碩的成果。
社會保障研究團隊成員的學科背景合理,知識結構較為健全,可從經濟學、統計學、社會學等學科視角出發,借助于社會保障與保險研究所、暨南大學應急管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平臺,通過學科的交融和討論,促進社會保障教學團隊的發展和教研工作的深化。本團隊老中青年齡結構合理,形成了良好的教學與研究梯隊,并與其他兄弟院校合作,完成了多部規劃教材的編寫工作與全國精品教材的視頻教學,本團隊老師教學效果良好,引進最新前沿成果于教學之中和研究工作之中,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也提高了教師的科研素質。
※ 標志性成果(項目、論文、獎勵)
研究團隊取得了多碩研究成果,在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統計學、管理學等最高學術刊物均發表了社會保障的學術成果,主要包括:
重要學術論文: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研究,社會學研究,1998年4期
2、我國養老保險方案并軌與優化問題的思考,金融研究,1997年4期。
3、層次分析法在社會效益評價的中應用,統計研究,1992年第2期。
4、謹防抽樣過程之外的系統誤差,統計研究,1994年第6期
5、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醫療保險制度研究,中國軟科學,1998年10期。
6、深化再就業工程的機理選擇與多元戰略,中國軟科學,1999年4期。
7、養老保險統籌費率的統計研究,統計研究,1996年5期。
8、統計標準化水平管理的模式組合,統計研究,1998年4期。
9、收入非均衡統計模擬與統計測量,統計研究,1997年增刊。
10、統一養老保險制度的理論依據與統計分析,統計研究,1997年增刊。
11、關注就業:高等教育深化過程中的核心問題,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3期。
12、產業結構演變過程與勞動力資源重置研究,中國工業經濟,1999年10期。
13、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結合方式及保險資金入市研究,統計研究,2000年5期。
14、社會保障與價格及消費的關聯分析,財政研究,2000年9期
15、大學生失業的政府保障模式與市場保障模式,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16、全面提升勞動和社會保障統計數據質量,統計研究,2007年第12期。
17、政府社會保障職能與角色轉換機制研究,政治學研究,2006年第2期。
18、體制改革:從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到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經濟學家,2013年第12期
19、發展巨災保險的緊迫性與路徑依賴,保險研究,2014年第2期。
20、農民工遷移模式的動態選擇:外出、回流還是再遷移,管理世界, 2013年第1期
21、積極財政政策與凈出口:擠入還是擠出?——基于中國的經驗與解釋,管理世界,2012第10期;
22、外出務工、匯款對農戶家庭收入的影響——來自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證據,中國農村經濟,2012年第4期。
主持的重要研究項目
1、社會保障與政府職能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5-2008)
2、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8-2012)
3、公共危機與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國家教育部重點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2012-2014)
4、孝文化視角下的農村留守老人長期照護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2012-2014)
5、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國際協調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2012-2014)
6、以幸福感提升為導向的老齡政策研究(國家博士后研究項目,2013-2014)
獲獎情況
1、論文《養老保險統籌費率的統計學研究》,獲第四屆全國統計科技進步二等獎。
2、主持課題《中國社會保障可持續發展研究》,獲第五屆全國統計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3、專著《社會保障可持續發展論綱》,獲2004-2005年度廣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4、論文《政府社會保障職能與角色轉換機制研究》,獲2006-2007年廣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
5、合著,《改革開放30年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回顧、評估與展望》,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人才團隊
林毓銘教授,男,1956年出生,博士生導師,在《金融研究》、《社會學研究》、《統計研究》、《中國工業經濟》、《財政研究》、《中國軟科學》、《政治學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60余篇。出版專著8部、合著9 部、譯著2部。主編和參與出版經濟管理類教材及其他出版物7部。主持和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課題和其他各類省部級課題研究19項,獲得各種省部級科研獎勵10余項。
梁茂春,男,1965年生,副教授,200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獲社會學博士學位,現任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人口遷移與流動、社會救助,授課課程為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災害社會學等,曾主持的項目有: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8-2012)。在Asian and Pacific Migration Journal、《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民族研究》、《北京行政學院學報》、《城市問題》等刊物上發表十多篇學術論文。
周堅,女,1980年生,2010年畢業于中山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講師,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與社會風險管理,授課課程包括勞動與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學、人身保險、社會保障基金投資與管理(研究生)、薪酬理論與管理(研究生)、公共經濟學(研究生),主持的項目有:孝文化視角下的農村留守老人長期照護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基于精算分析的廣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持續性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啟動項目)、勞動力流動與廣東農村老年人照護問題的調查研究(廣東省教育廳育苗工程項目)、整合視角下廣州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優化的路徑與對策研究(廣州市哲學社“十二五”規劃年青年課題)。
王子成,男,1981年5月生,2004年畢業于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學士學位,2007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勞動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7-2010年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助教、講師, 2013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勞動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13年至今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主講課程:福利經濟學、勞動關系、勞動經濟學、統計學。主要研究領域:勞動遷移、人力資本投資、農民工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在研究領域內的學術積累包括:(1)課題研究方面,主持安徽省省級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項“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對安徽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效應研究(2010sk047)”;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中國政府支出的效應及其傳導機制研究(09CJL016)”、“勞動遷移與農民工回流動態決策機制研究(10CJL02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與縣域經濟發展:機理與實證研究(09YJC790003)”等3項;(2)科研論文方面:在《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管理世界》、《中國農村經濟》等專業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代表性論文有:[1].Wang Zicheng,Yang Weiguo. Self-employment or Wage-employment? On the occupational choice of return migration in Rural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13, vol.4,NO.3,pp.231-247;[2].王子成,趙忠. 農民工遷移模式的動態選擇:外出、回流還是再遷移,管理世界, 2013年第1期;[3].王文甫,王子成. 積極財政政策與凈出口:擠入還是擠出?--基于中國的經驗與解釋,管理世界,2012第10期;[4].王子成. 外出務工、匯款對農戶家庭收入的影響--來自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證據,中國農村經濟,2012年第4期;[5].張建武,王子成.制度缺陷--珠三角普工短缺的根本原因,開放導報,2005年第4期。
吳偉東,男,1979年生,2009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獲社會學博士學位,現任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人口流動與社會保障,授課課程包括社會學概論、城市與區域發展、勞動與社會保障等,主持的項目有: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國際協調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
※ 人才培養
從獲批社會保障碩士點以來,已有40多人獲得社會保障碩士學位,2 人獲得管理科學與工程方向社會保障工程博士學位。
※ 對外合作、國際合作
社會保障團隊成員與其他高校合作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重點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系列研究報告。
※合作出版的著作、教材有:
1、合著,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發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2、合著,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報告,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3、合著,改革開放30年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回顧、評估與展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
4、參編,社會保險,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二版。2014年第三版。
5、合著,2009-2010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報告,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6、參編,社會保障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11年出版。
7、合著,2011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報告,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8、合著,2012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報告,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
9、參編,中宣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編寫教材《社會保障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
10、合著,2013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報告,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11、參編,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2006年版。
12、參編,人力資源管理,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普通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精選教材,2009年版
13、參編,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 社會服務
社會保障團隊成員參與了多項社會服務,包括學術兼職等列示如下:
1、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
2、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理事
3、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社會保障教學與研究委員會委員
3、廣東省宏觀經濟院研究員
4、廣東現代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5、廣東省人保廳政策咨詢專家、
6、廣州市人大財經委財政監督專家,
7、廣州市政府應急管理專家
8、廣東省教育廳應急管理專家
9、廣東省社會保險學會常務理事
10、廣東省價格學會常務理事
11、廣東省勞動學會常務理事
12、廣州市財政局咨詢專家
13、廣州市財政局績效評估專家
14、廣東制造業企業發展研究專家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
15、廣東誠晟交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
下一篇:暨南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專業介紹
400-18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