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BA學位論文
撰寫學位論文是MBA學員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必要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全國MBA指導委員會對MBA學位論文提出的要求,我校MBA學位論文的撰寫和答辯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的標準嚴格執行。
學位論文是培養MBA學員從專業角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對研究生進行學術研究的綜合性訓練,是授予學位的主要依據。
MBA學位論文的形式包括:與本學科相關的理論探索、調研報告、管理解決方案、項目設計、實證研究、案例研究等。論文全文須3萬字以上。
開題報告及畢業論文的撰寫規范、格式、裝訂、印制必須嚴格按研究生處相關要求執行。
通過論文答辯的學員名單將提交給學院學位委員會討論投票,通過的名單再提交給校學位委員會討論投票。最后通過的、且修滿45學分的學員才能被授予碩士學位。第一次論文答辯未通過者,經本人申請,學位委員會批準,至少在150天后方能再次參加答辯。未能在規定的畢業論文答辯日期之前修滿規定的45學分的學員不能參加答辯。
二、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1. 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
2. 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3. 體現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4. 集中研究行業發展與企業管理實踐中的各種具體問題,為行業和企業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5. 調研資料的使用應征得所涉及企業(行業機構)管理者的同意,對于涉及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的敏感內容可以做掩飾性處理;
6. 學位論文正文字數在3萬字以上,論文工作時間一般不少于8個月。
三、學位論文類型及一般規范
MBA的學位論文分為“案例研究型”、“企業(行業)專題研究型”“調研報告型”和“理論研究型”四類:
(一)案例研究型
該類論文是對某一案例進行的分析、歸納,以及歸納蘊含在案例中的規律性。對該類論文考核和評價的基點為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案例屬于企業管理范疇。研究案例應屬于企業管理二級管理學科的某個部分,以便確立明確的研究方向和對所屬二級學科案例的開發具有一定的價值。
(2)研究案例資料的翔實性。盡可能地描述案例的詳細信息,做到資料的點面結合、歷史數據與截面數據的結合。
(3)案例分析技術路線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案例分析應盡量采用國際案例研究的常規性技術路線,歸納方法應具有科學性。
(4)案例研究結論的規律性。案例研究結論應具有普遍性,應能夠揭示該案例所涉列實際問題的規律性。
(5)論文行文。論文結構應清晰、完整,行文屬于科研類學術論文風格,文字通順、流暢。
(二)企業(行業)專題研究型
企業(行業)專題研究型論文針對某企業(行業)管理實踐中面臨的問題或即將采取的決策問題應用管理理論和決策技術做“專業的”專題分析、研究和診斷,在此基礎上探討企業解決具體管理問題的方案,或行業整體發展戰略思路和政策。例如,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企業發展戰略研究;企業營銷策略研究;企業財務狀況和政策研究;收購或兼并方案研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研究;企業激勵機制和報酬方案研究;項目管理研究;企業問題診斷等等。其一般規范如下:
1、企業(行業)專題研究型論文所反映的應是當前某個領域的重要問題,對同行業企業或相關企業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論文的引言部分應說明論文內容的典型性、前瞻性、新穎性和重要性。
2、企業(行業)專題研究型報告正文部分應介紹被研究企業(行業)的基本情況,并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和工具進行剖析,找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各個環節或某幾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診斷意見、改進方案和措施等。
3.專題研究所獲得的結論應當具有科學性、普遍性、典型性,所提建議應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三)調研報告型
調查研究報告類論文是針對某具體企業進行的調查研究。對這類論文的基本要求是調查分析方法正確,調查資料翔實,結論說服力強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對該類論文考核和評價的基點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調查方法的選擇和論證。主要考察論文撰寫者對各類調查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的程度,以及選擇該方法的理由和解決問題的可行性。
(2)樣本描述的清晰度。對所研究企業的描述應力求簡練、清楚。
(3)調查數據真實性。調研數據應真實、可靠、可信。
(4)數據分析方法的科學性。應采用規范的調研方法,分析工具和方法具有科學性。
(5)研究思路的邏輯性。在整理、分析、歸納等方面應具有內在邏輯關系。
(6)研究結論的規律性。調查研究報告的結論應具有規律性,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他相似實際情況的研究具有參考價值。
(7)論文行文。論文結構應清晰、完整,行文屬于科研類學術論文風格,文字通順、流暢。
(四)理論研究型
對于這種類型論文的要求與一般碩士學位論文要求基本相同,考核、評價的基點為以下幾個方面。
(1)選題范疇。選題應限定在管理學領域或管理學與經濟學有所交叉的學科范疇,盡可能選擇在理論上有較高研究價值的企業管理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作為論文題目。
(2)理論性。即從理論角度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層次研究。該類論文既可以是對某種成熟管理理論與方法或形式上的創新,也可以是對不同典型管理理論的整合,還可以是對原有企業管理理論的修正。
(3)文獻綜述。論文撰寫者應對該領域國內外研究工作進展情況較為了解,明確自身研究工作的理論價值。
(4)引文與資料的引用。發表在國內外有代表性的管理類、經濟類學術期刊上的最新學術論文在引文中應占一定比重,引用數據準確、真實、可靠,調研采集的樣本應真實,調研數據要客觀。
(5)論點和論據。論點明確,依據的理論正確,論證的邏輯性強,論據充分、翔實。
(6)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研究方法科學,技術路線合理。
(7)研究成果。研究結論經得住理論推敲和實踐檢驗,對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要做專門論述。
(8)論文行文。論文結構應清晰、完整,行文屬于科研類學術論文風格,文字通順、流暢。
(五)應用研究型
該類論文的考核和評價總體包括五個方面:首先是理論依據;其次是應用價值;第三是研究方法;第四是資料的翔實程度和真實性;第五是論文的規范性。以下分別對專題研究、調查研究報告、企業診斷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四類不同的論文提出具體的考核和評價基點。
四、論文格式與書寫規范
1 論文組成
一本完整的論文包括:封面、扉頁、目錄、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致謝幾個部分,必要時還可在參考文獻后添加1個或數個附錄。
“華中農業大學學位論文獨創性聲明及使用授權書”置于扉頁與目錄之間。
2 論文印制規格和質量要求
論文裝訂一律采用A4開本(297×210 mm),其中上邊距30mm,下邊距25 mm,左邊距32 mm,右邊距25 mm,頁眉20mm,頁腳15 mm,頁眉頁腳居中排列,其中奇數頁頁眉為論文題目,偶數頁頁眉為“華中農業大學博/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定稿后,用優質A4紙雙面復印(不允許以A3紙單面復印后對折),裝訂整齊、美觀。
論文目錄按羅馬數字(Ⅰ、Ⅱ、Ⅲ…)單獨編排頁碼,目錄之后用阿拉伯數字(1、2、3…)按順序編排頁碼,裝訂好后,頁碼無漏編、重編、倒編等錯誤。論文正式輸出前應認真仔細地校對,要嚴格檢查錯別字、漏字、段落錯亂、標題混亂等問題。論文裝訂好后,文中不應出現手工涂改的痕跡,整篇論文的錯別字、漏字應控制在10次以下。
論文中的各級標題與正文、表頭、題頭等可以用不同的字號和字體加以區別,但通篇論文的同級標題和正文應采用統一的字間距、行間距、字體和字號。建議論文標題設三級,一級標題采用三號黑體,二級標題采用小三號黑體,三級標題采用四號黑體,且都采用左對齊排版;標題以外的論文內容,一般采用小四號宋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圖表應同時標注中英文對照標題和注釋,中文標題用小四號宋體加粗,英文標題用小四號Times New Roman加粗;圖表內的文字一般中文采用五號宋體,英文采用五號Times New Roman體。
論文中的各級標題應采用統一的編號體系,一般按“1”、“1.1”、“1.1.1”體系進行標題編號,不能將“一、”、“1、”、“1.1”、“(1)”等混編在一起。
一段文字的最后一行不落在下一頁,一段文字的啟始行不放在前一頁。
所有的表圖,包括表題、圖題和腳注等,都應盡可能放在同一頁,以保持表圖的完整性,確因表格太大而無法一頁顯示完時,可于下頁列續表,但應加寫表題并于表格右上角用圓括號注明“續表”。
3 封面和扉頁
封面應以中英文對照的形式列出以下內容:論文題目、研究生姓名、導師姓名、專業、研究方向、論文完成時間、獲得學位時間等內容。論文題目應高度概括和準確反映論文內容,力求簡潔,一般不超過25個漢字。學位論文封面由校研究生處印制標樣,各研究生按附件規定的式樣填寫完整并裝訂。
扉頁應包括分類號、密級、論文題目(中英文)、研究生姓名、導師姓名、指導小組老師姓名、專業、研究方向、申請學位名稱、申請學位時間等內容。扉頁樣式見附件4。
4 目錄
以標題編號的形式進行目錄的編排,注意不同級別標題寫作格式上的差別,相同級別的標題字體、字號應相同。各級標題均應注明其頁碼。
5 摘要
摘要包括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是論文目錄之后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排列順序為: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
摘要是文章的縮影,要求簡明確切、不加注釋或評論地介紹論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與方法、研究結果、主要研究結論、研究創新或應用價值等。英文摘要的內容與中文摘要的內容應基本一致,英文的使用必須準確無誤。
關鍵詞是摘要的一部分,一般為3-5個相對獨立能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詞或詞組,是論文分類和建立索引的依據。中文關鍵詞在中文摘要之后,英文關鍵詞在英文摘要之后。中英文關鍵詞涵義應一一對應,分別在中、英文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各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為增加檢索的信息量,關鍵詞應避免與標題相重復。
6 縮略語表
如有必要,在摘要之后、正文之前可以列出一縮略語表,列出文中涉及的各種縮寫、略寫等用語的確切含義。符號、略語或縮寫的使用必須符合學科規范,不得隨意獨撰。
7 正文
其中正文由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目的、文獻綜述、研究思路與方法、主要創新、研究結果、研究結論(或對策建議)、研究展望幾個部分組成,必要時還須增加“討論”部分。要求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問題集中,結構完整,邏輯思維嚴密,論據充分,資料翔實,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語言通順。
研究背景應明確說明研究問題提出的國際、國內背景。
研究意義應明確提出論文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研究目的是在提出問題和文獻評述的基礎上,指出論文研究要實現的目標或要達到的目的。
文獻綜述包括國外研究動態、國內研究動態和文獻評述。主要回顧、評價與所研究問題相關的既有科學研究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這些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指出選擇論文所研究問題的重要性,是作者對相關文獻閱讀、消化后的綜合、提煉與升華,反映作者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把握和理解程度。因此,文獻綜述在敘述前人工作的同時,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不應將文獻綜述寫成前人工作的簡單堆砌,也不應象教科書一樣寫成知識性介紹。
研究思路要闡明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分析框架或研究的技術路線。
研究方法是指研究問題中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對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可在引用他人文獻的基礎上進行簡要描述,不必花大量篇幅去交待細節。但對于自己改進和發明的新方法則需要作詳細的交待,說明在前人基礎上的改進部分及其理由。對于實證研究,必須詳細交待實證數據或資料來源,獲得的方法與途徑,并對實證材料的真實性與代表性做出分析。
主要創新是指作者通過論文研究在某幾個具體方面的學術貢獻。應明確指出本研究與前人相比的進步所在,闡明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上的價值。
研究結果是論文研究的主體部分,可分幾章論述。包含了文本研究的結果、調查數據與分析等內容。
研究結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作者綜合分析、邏輯思維的水平和進行創造性科學研究的能力,應簡明扼要,明確具體,是在研究結果基礎上的提煉,不應與研究結果簡單重復。
研究展望是針對本研究中的不足之處,提出未來研究方向。
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緊接正文后面列出,與文中的文獻引用嚴格一一對應。參考文獻排列規則是:中文文獻在前,外文文獻在后;中文文獻按第一作者姓氏拼音字母為序排列,英文及其它西文按第一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獻按發表的先后順序列出,所列的同一位第一作者同年內的文獻多于一篇時,可在年份后加“a”、“b”等字母予以分別,如:“1997a”、“1997b”等。文獻作者人數在3人以下的全部列出,之間用“,”隔開,超過3人時,列出前3名作者,后面加“等”(是外國作者的用“et al”)以示省略;中國作者與外國作者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寫法,外國作者姓名的姓應寫全,且第一個字母要大寫;后面接一逗號,空一格再寫名字。名字可以進行縮寫,即僅寫出名字各個部分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名字的字母應全部大寫,且各個字母之間空1格。未公開發表的資料請勿引用,但可作腳注處理。
所有中文參考文獻著錄格式中的句號和逗號用中文全角狀態下的“.”和“,”表示;所有西文參考文獻著錄格式中的標點符號用西文狀態下的符號,后空一格。各種來源的文獻書寫格式舉例如下:
1.鐘甫寧,何軍.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擴大非農就業機會 [J].農業經濟問題,2007(1):62-70.
2.嚴金明.土地規劃立法的導向選擇與法律框架建立[J].中國土地科學,2008,22(11):4-9.
3.蘇東水.東方管理學[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3:47-48.
4.祁春節.中國柑橘產業的經濟分析與政策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 2001.
5.邱澤奇.建構與分化: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過程.見:潘乃谷,馬戎主編,社區研究與社會發展.中國社會學會紀念費孝通教授學術活動60周年學術討論會,北京,1996,天津: 天津農業科技術出版社, 1998: 1-10.
6.全國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六分委員會. GB 6447-86文獻編寫規則.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1986.
7.何帆.涉過WTO的激流險灘.http://www.beiwang.com/bbs
8.Hansen, D . and S.Schwartz.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s of the California Land Conservation Act.”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59(May 1977):294-310. 9.Kaplan, F.and G.Norton. The Strategy Focused- Organization. New York: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1. 10.Brinkman,B.A. Farmland Preservation and Conversion: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Impact for the Northern United States. (Ph D dissertation). West Lafyatte: Purdue University, 2006. 11. Reis,E. J.and R.Guzman.“An Econometric Model of Amazon Deforestration.”In K.Brown and D.Pearce,eds. The Causes of Tropic Deforestration. London: UCL Press ,1994. 12.Timmermans,H. The Saga of Integrated Land Use-Transport Modeling: How Many More Dreams Before We Wake up ?Paper Presented at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vel Behavior Reaearch,Lucerne, 2003.
以上范例所列參考文獻包括常見各種來源文獻,其著錄格式分別說明如下:
文獻1和8是期刊論文,其著錄格式是:“作者.題名.刊名(外文刊名用斜體),出版年,卷號,起訖頁”。
文獻2和10是學位論文,其著錄格式是:“作者.題名.[學位論文] .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文獻3是會議論文集,其著錄格式是:“作者.題名.In(見):編者(主編或編,英文編者后加ed. 多編者加eds.), 文集名.會議名,會址,會議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訖頁”。
文獻4是技術標準,其著錄格式是:“起草責任者.標準代號. 標準順序號-發布年. 標準名稱.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文獻5和9是著作,其著錄格式是:“作者.書名. 版本(第一版不標注).(譯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訖頁”。
文獻6和11是專著章節或文集,其著錄格式是:“作者.題名.見(In):編者(主編或編,英文編者后加 ed. 多位編者加eds.), 專著(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訖頁”。
文獻7是網絡論文,其著錄格式是:“作者.題名.網址”。
參考文獻的排列和著錄格式一直是論文中最易忽視的部分,因此,特別提醒作者務必嚴格按照上述規范格式進行論文寫作。若在一篇論文中發現有5篇以上(含5篇)文獻的列法不合規范,則視為形式不合格。
9 附錄
附錄一般包括以下內容:(1)論文的數據及數學推導過程;(2)調查問卷、訪談大綱、被訪者信息等;(3)作者簡歷、在讀期間與課題有關的研究成果,包括主持或參與的課題、發表的論文、出版專著、參加國際會議及會議論文等。
10 致謝
致謝出現在論文的最后,是作者對論文的完成起到指導和幫助作用的個人和單位發自內心的感謝。致謝要實事求是,謙和真誠,力誡浮夸,更不宜對導師或其他個人進行過分的贊揚。在致謝對象中,既不能將對自己完成論文提供較大幫助的單位和個人漏掉,也不能將無關的個人或單位羅列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