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機械工程專業培養的主要目標是機械工程在職研究生具備機械工程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主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工程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21世紀高校機械工程專業教育應以“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廣適應、能設計、懂經營管理”為標準,同時結合各自學校的優勢條件和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培養目標的定位,其實現途徑與實踐性教育的人才培養密不可分,這是因為通過專業課程實驗與實踐,可以提高機械工程在職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強化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在工程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學生的創新精神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實現以實踐育人的目的。
實踐教學是機械工程在職研究生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高校可以根據學院優勢和專業特色,構建集結基礎實驗訓練、實踐能力培養與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專業理論課程教學與實踐性教學相互滲透的人才培養機制。
機械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包括三個層次:教授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培養學生基礎實驗能力的基礎層;在專業學科交叉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培養機械工程在職研究生綜合實踐能力與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培養的綜合層;在提高層中,教學方式應向“開放型”、“開發型”實踐教學方式轉變,在此過程中發現學生興趣與特長并加強學生個性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三個層次中,要加強基礎層與綜合層之間專業課程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結合,綜合層與提高層之間教學與科研活動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