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查目的
《刑法學總論》作為刑法學專業(yè)的核心學位課程,主要側重于考查學生對刑法的基本原則、犯罪概念、犯罪構成、犯罪排除事由、犯罪未完成形態(tài)、共同犯罪、罪數(shù)形態(tài)和刑罰論這幾個重要而基礎的問題的掌握、理解和運用情況。
二、考查要求
專題一、刑法基礎知識
1.掌握
刑法的概念、刑法的任務和機能、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的空間效力、刑法的時間效力、犯罪的概念、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分類
2.理解
罪刑法定原則的具體要求、我國《刑法》第13條規(guī)定及“但書”的意義、基本犯和加重犯、自然犯和法定犯
3.運用
罪刑法定原則的司法適用、常見解釋方法的運用、擴大解釋和類推適用的區(qū)分、刑法的溯及力
專題二、犯罪構成
1.掌握
犯罪構成的概念、犯罪構成的分類、犯罪論體系、犯罪客體的分類、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自然人犯罪主體、單位犯罪主體、犯罪故意、犯罪過失、刑法上的認識錯誤
2.理解
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的關系、不作為、刑事責任能力、刑事責任年齡、直接故意、間接故意、犯意轉化和另起犯意、疏忽大意的過失、過于自信的過失、無罪過事件、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事實認識錯誤
3.運用
作為義務來源、因果關系的判斷、故意的認定、過失的認定、認識錯誤的處理
專題三、犯罪排除事由
1.掌握
犯罪排除事由的概念及分類、正當防衛(wèi)的概念及成立條件、防衛(wèi)過當?shù)男淌仑熑?、緊急避免的概念及成立條件、避險過當?shù)男淌仑熑?、其他犯罪排除事?/p>
2.理解
正當防衛(wèi)的本質、特殊正當防衛(wèi)、偶然防衛(wèi)、假想防衛(wèi)、緊急避險和正當防衛(wèi)的異同、被害人承諾
3.運用
正當防衛(wèi)的認定、緊急避險的認定
專題四、犯罪未完成形態(tài)
1.掌握
犯罪未完成形態(tài)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態(tài)、犯罪預備形態(tài)、預備犯的處罰原則、犯罪未遂形態(tài)、未遂犯的處罰原則、犯罪中止形態(tài)、中止犯的處罰原則
2.理解
犯意表示和犯罪預備的區(qū)別、預備行為和實行行為的區(qū)別、犯罪未遂和犯罪預備的區(qū)別、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3.運用
犯罪預備的認定、犯罪未遂的認定、犯罪中止的認定
專題五、共同犯罪
1.掌握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共同犯罪的形式、主犯及其刑事責任、從犯及其刑事責任、脅從犯及其刑事責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責任、共同犯罪的特殊問題
2.理解
共同犯罪理論、正犯和共犯、共同犯罪和身份、共同犯罪和犯罪形態(tài)
3.運用
共同犯罪的法律規(guī)定、共同犯罪的認定
專題六、罪數(shù)形態(tài)
1.掌握
罪數(shù)的概念、罪數(shù)的判斷標準、實質的一罪的概念及種類、法定的一罪的概念及種類、處斷的一罪的概念及種類、想象競合犯的概念及特征、結果加重犯的概念及特征
2.理解
區(qū)分罪數(shù)的意義、罪數(shù)的區(qū)分標準與區(qū)分方法、想象競合與法條競合
3.運用
實質的一罪、法定的一罪、處斷的一罪的具體認定
專題七、刑罰論
1.掌握
刑罰的概念、刑罰的目的、刑罰的種類和體系、主刑、附加刑、職業(yè)禁止、量刑的概念和特征、量刑的原則、量刑情節(jié)、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數(shù)罪并罰、緩刑、減刑、假釋、追訴時效
2.理解
主刑和附加刑的具體內(nèi)容、量刑情節(jié)的適用、減刑和假釋的條件、假釋考驗期限與假釋的撤銷、刑罰消滅的事由
3.運用
主刑、附加刑的具體適用及刑期計算、累犯的認定、自首的認定、數(shù)罪并罰的具體運用、減刑后的刑期計算方法、追訴時效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