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軟件工程碩士初試科目中有一科是專業綜合,《專業綜合》含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組成原理、信號與系統四部分組成,四選二。軟件工程碩士在職研究生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軟件理論和軟件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并且具有良好的軟件設計與實現能力、良好的項目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與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的參與國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計算機軟件專業人才。軟件工程碩士在職研究生考試大綱如下:
一、數據結構
1. 數據結構、抽象數據類型的概念
2. 線性結構的相關內容。通用線性表和特殊線性表(棧、隊列、廣義表等)的邏輯結構以及物理結構;線性結構上的查找、插入和刪除等算法;線性結構的典型應用方法;廣義表的定義,操作和典型應用;多項式的表示和實現方法。
3. 樹和二叉樹的定義和結構特性,完全二叉樹的性質;樹和二叉樹的存儲實現方法,遍歷樹和二叉樹的算法;樹,森林和二叉樹的轉換;擴充二叉樹和Huffman樹的定義與實現,Huffman編解碼及其應用
4. 圖的定義和兩種存儲結構(鄰接矩陣、鄰接表),圖的深度優先搜索和廣度優先搜索以及相關的生成樹。圖的最小生成樹的算法(普里姆算法和克魯斯卡爾算法),圖的最短路徑算法(迪杰克斯拉算法),AOV有向無環網的拓撲排序及其AOE網絡的關鍵路徑求解算法
5. 靜態查找表的查找方法,平均查找長度的計算方法,二叉排序樹的構造、查找以及平衡化的方法;多路平衡搜索樹;哈希查找的概念
6. 排序的定義和各種排序方法的思想及其特點,掌握快速排序、希爾排序、冒泡排序、歸并排序、堆排序等經典排序算法,并能夠進行時空復雜性和穩定性的分析
7. 能夠靈活運用常見的數據結構解決實際問題
二、計算機網絡
8. 計算機網絡、網絡協議、時延、吞吐量的概念,分層的體系結構,OSI和TCP/IP參考模型,數據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傳輸復用技術
9. 傳輸介質: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傳輸介質
10. 數據鏈路層:差錯控制,多路訪問鏈路和協議:CSMA/CD協議,CSMA/CA協議
11. 局域網:局域網的概念與體系結構;以太網、無線局域網、交換網絡;網橋與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12. 網絡層:路由算法(距離-向量路由,鏈路狀態路由)的原理及其具體實現(RIP和OSPF),IPv4的數據包結構,IP地址及其分類,子網掩碼與子網劃分,CIDR, ARP協議、ICMP協議,IPv6的數據包結構和地址分類,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3. 傳輸層:端口的概念和作用,TCP與UDP數據包的結構,TCP協議的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機制
14. 應用層:DNS協議、HTTP協議、FTP協議、電子郵件協議
三、計算機組成原理
15. 馮.諾依曼計算機的特點,五大部件及每個部件在計算機中的作用
16. 計算機性能公式,平均CPI計算
17. 指令系統設計基本原理,包括寄存器數量對指令格式的影響、尋址方式等;CISC與RISC的基本概念、特點及比較
18. 計算機算術:二進制原碼、反碼、補碼及相互轉換;半加器、全加器結構;補碼二進制加減法運算運則推導過程及計算;溢出判斷;補碼二進制加減法器結構;浮點加減法運算步驟及流程;IEEE754浮點標準
19. 指令在處理器(CPU)中的執行過程;典型指令在給定數據通路的CPU中的執行過程;控制單元設計
20. DRAM、SRAM的基本結構及特點、容量與地址線數量之間的關系;DRAM的刷新;存儲器帶寬的概念及計算,提升存儲器帶寬的方法;高速緩存(Cache)的基本原理、全相聯/直接映射/組相聯的特點及相應的查找流程、Cache命中率/缺失率的計算、存儲層次中平均仿存延遲及計算
21. IO控制:程序查詢、中斷和DMA的特點及處理流程
四、信號與系統
22、信號與系統的基本概念:連續時間與離散時間信號及系統的基本概念和性質,復指數信號等基本函數。
23、線性時不變系統:離散時間線性時不變系統的卷積和表示以及連續時間線性時不變系統的卷積積分表示,線性時不變系統性質。
24、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表示:復指數信號與線性時不變系統的特征函數,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連續時間傅里葉級數性質和離散時間傅里葉級數性質。
25、連續時間傅里葉變換:連續時間信號的傅里葉變換表示以及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表示,傅里葉變換的性質。
26、離散時間傅里葉變換:離散時間信號的傅里葉變換及其性質,連續時間和離散時間信號的傅里葉表示之間的對偶關系。
27、采樣:采樣的概念,利用內插由樣本重建信號的方法,離散時間系統處理連續時間信號的方法。
28、拉普拉斯變換:拉普拉斯變換和逆變換以及在線性時不變系統分析中的運用,拉普拉斯變換的性質和常用拉普拉斯變換對以及單邊拉普拉斯變換。
29、Z變換:離散時間信號與系統的Z變換,Z變換和Z逆變換及其性質,利用Z變換分析和表征線性時不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