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目的
旨在考察考生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發展趨勢情況,領會和總結公共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訓練思維,學會運用公共管理原理來識別和分析公共議題,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公共問題的能力,提升公共事務管理水平與服務品質。
二、考試要求
一方面,要反映教學大綱內容,突出重點與難點;另一方面,力爭做到具體化、規范化。對學生能力要求上分為識記、理解掌握和應用三個層次。其中,識記是要求學生知道本課程相關概念、方法和原理;理解掌握是在識記的基礎上,能比較全面地把握,實現知識的體系化;應用是要求學生能運用本課程的基本理念、原理及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三、參考教材
教材:
《公共管理學》,汪大海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2014年11月第7次印刷
參考用書:
1、《公共管理學》,徐雙敏主編,科學出版社,2021年2月第一版
2、《公共管理學(第二版)》,蔡立輝、王樂夫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3月第二版
3、《公共管理導論(第四版)》,歐文•E•休斯著,張成福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四版
四、考試形式
閉卷
五、說明
1、命題以考試大綱為依據,試卷試題的組配考慮試題的內容和知識覆蓋面、能力層次和難易程度。
2、題型: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或綜合應用題)。
3、考試采用筆試閉卷形式,時間為180分鐘。
六、考試內容(知識要點)
第一章 導論
【教學目的】
1.了解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學、B途徑的公共管理、P途徑的公共管理以及公共物品、公共部門的含義;
2.理解當代公共管理興起的主要原因、歷史背景;公共管理學的研究途徑和范式;
3.掌握公共管理的內涵及其與傳統的公共行政的區別、聯系;公共管理學的學科特點和研究方法。
【重點】
1.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關系
2.公共管理學的概念范疇、研究對象和內容
3.公共管理學的研究途徑與方法
4.公共管理學的學科特征
【難點】
1.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歷史演進過程及其理論流派
2.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的聯系與區別
3.公共選擇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公共治理理論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服務性與共治性
【教學目的】
認識并掌握公共管理的屬性--公共性、服務性與共治性。
【重點】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難點】
公共管理的共治性
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主體
【教學目的】
1.認識并掌握公共管理主體的類型與作用;
2.認識不同類型公共管理主體的結構特征及其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3.理解公共管理主體間實現互動合作以改善公共事務管理的途徑;
4.認識全球化時代公共管理主體如何變革以回應挑戰。
【重點】
1.公共管理主體的類型與作用
2.不同類型公共管理主體的結構特征及其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難點】
公共管理主體間實現互動合作以改善公共事務管理的途徑
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環境與內容
【教學目的】
1.認識并理解公共管理環境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特征;
2.了解風險社會對公共管理的現實要求;
3.掌握公共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與民主化的時代背景;
4.掌握如何處理常態管理與危機管理的關系。
【重點】
1.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民主化
2.常態管理與危機管理的關系
【難點】
1.公共管理與公共管理環境的互動關系
2.風險社會的涵義
3.如何做好危機管理
第五章公共管理的戰略
【教學目的】
1.認識并理解公共管理是一種戰略管理;
2.掌握公共管理戰略的實現途徑。
【重點】
1.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興起
2.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實施
【難點】
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過程
第六章公共管理的政治與法律基礎
【教學目的】
1.理解公共管理的政治基礎;
2.掌握如何對公共管理活動進行政治控制;
3.理解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礎;
4.掌握公共管理的法制化進程。
【重點】
1.公共管理的政治控制
2.參與式治理
3.公共管理的法制化
【難點】
1.公共管理的憲政價值
2.公共管理的法律邏輯
3.行政法與公共管理之間的關系
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資源
【教學目的】
1.認識并掌握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體系與方法;
2.了解財政資源管理的內涵與職能,掌握公共財政管理的要素與過程、方法與工具;
3.認識知識、信息與公共管理的關系,掌握公共部門的知識管理和信息資源管理的內涵與主要內容;
4.認識公共管理的信任資源與輿論資源。
【重點】
1.人力資源與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含義、特點
2.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具體內容
3.財政資源管理的內涵與功能
4.財政資源管理的要素與過程
5.公共部門信息資源管理的內涵
【難點】
1.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人事管理的區別
2.財政資源管理的方法與工具
3.公共部門知識管理的過程
第八章公共管理的過程
【教學目的】
1.認識和了解公共問題的識別過程;
2.掌握公共管理運作方案的制定程序;
3.掌握公共管理的實施與執行;
4.認識公共管理的評估、糾正和監督機制;
5.了解公共管理的解決機制。
【重點】
1.公共問題的識別
2.公共管理的過程
【難點】
1.公共管理運作方案的設計
2.公共管理的解決機制
第九章公共管理的工具
【教學目的】
1.了解公共管理工具的性質;
2.掌握公共管理工具的主要類型;
3.理解選擇公共管理的工具的依據。
【重點】
公共管理工具的主要類型——財政性工具、民營化、放松管制、分散決策、社區治理、流程再造、公私伙伴關系、聽證會
【難點】
1.公共管理工具的性質
2.選擇公共管理工具的依據
第十章公共管理的技術與方法
【教學目的】
1.了解公共管理的技術理念;
2.掌握公共管理的技術;
3.掌握公共管理的相關方法。
【重點】
公共管理工具的技術——目標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績效評估、標桿管理、無縫隙與顧客服務、危機管理
【難點】
1.老“三論”和新“三論”、自組織理念、學習型組織理論
2.公共管理研究與分析方法
第十一章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與新策略
【教學目的】
1.認識和理解公共管理者的角色;
2.掌握公共管理者必備的職業能力;
3.有效運用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重點】
公共管理者的新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博弈能力、風險管理能力、戰略管理能力
【難點】
1.一般組織管理者與公共組織管理者
2.公民參與
第十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責任與倫理
【教學目的】
1.了解公共管理的責任;
2.認識和理解公共管理的倫理。
【重點】
1.公共管理責任的內涵
2.公共管理責任的特征
3.公共管理問責制
【難點】
1.公共管理倫理的內涵
2.公共管理倫理的結構與功能
3.公共管理倫理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