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概述
一、護理綜合考試科目包括:
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及外科護理學。
二、考試比例:
護理學基礎 30%(其中護理學導論 10%,基礎護理學 20%)、內科護理學 40%、外科護理學 30%。
三、題型結構:
1.單項選擇題(占比 60%,計 180 分,每題 1.5 分,120 題。其中護理學基礎 36 題 54 分、內科護理學 48 題 72 分、外科護理學 36 題 54 分)
2.多項選擇題(占比 20%,60 分,每題 2 分,30 題,其中護理學基礎 9 題
18 分、內科護理學 12 題 24 分、外科護理學 9 題 18 分)
3.問答題(病例分析)(占比 20%,60 分,每題 20 分,3 題,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各 1 題)總分 300 分。
四、考試時間:
3 小時。
五、參考教材: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的本科教材《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及
《外科護理學》。
備注:復試時各學校可根據考生報考的方向重點考核各相關的專科領域,如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社區護理學等。
Ⅱ.護理學基礎
一、考察目標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學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包括兩部分內容:護理學導論與
基礎護理學。護理學導論考核包括護理學基本概念、常用護理理論及相關理論、護理程序、護患關系與溝通等內容;基礎護理學主要考核能夠滿足患者基本需要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內容。
二、考試內容
(一)護理學導論
1.護理學相關理論
(1)一般系統論
(2)人類基本需要層次論
(3)成長與發展的理論
(4)壓力與適應
2.護理學基本概念及護理理論
(1)人、環境、健康、護理的概念及相互關系
(2)整體護理的概念
(3)Orem 自理理論
(4)Roy 適應模式
3.護理程序
(1)護理程序的概念、步驟
(2)護理評估的概念以及內容
(3)護理診斷的定義、分類、陳述方式
(4)護理目標的制訂和陳述方式
4.護患關系與溝通
(1)溝通的概念、要素
(2)常用的溝通技巧
(3)不恰當的溝通方式
(二)基礎護理學
1.醫院環境
(1)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2)醫院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調控
2.病人入院和出院的護理
(1)病人入院的初步處理
(2)病人床單位的準備
(3)分級護理
(4)病人的各種臥位
(5)運送病人法
3. 病人的安全與護士的職業防護
(1)醫院常見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2)保護病人安全的措施
4.病人的清潔衛生
(1)口腔護理(2)皮膚護理
5.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
(1)醫院感染:概念、分類、防控
(2)清潔、消毒、滅菌:概念、方法
(3)無菌技術:概念、操作原則、操作方法
(4)隔離技術:概念、原則、種類
(5)手衛生
6.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
(1)體溫:生理變化、影響因素、測量與記錄、異常及護理
(2)血壓:生理變化、影響因素、測量與記錄、異常及護理
(3)脈搏:生理變化及異常、測量與記錄
(4)呼吸:生理變化及異常、測量與記錄
7. 冷熱療法
(1)冷療法:概念、影響因素及方法
(2)熱療法:概念、影響因素及方法
8.飲食與營養
(1)人體對營養的需要
(2)醫院飲食:基本飲食、治療飲食及試驗飲食(3)特殊飲食:管喂飲食、要素飲食
9.排泄
(1) 排尿護理:影響正常排尿的因素、排尿活動的觀察、排尿異常的表現及護理、導尿法及留置導尿的護理
(2) 排便護理:影響正常排便的因素、排便活動的觀察、排便異常的護理、灌腸法
10.給藥
(1) 概述:給藥的目的、藥物的基本知識、藥物的保管;給藥原則;影響藥物療效的因素。
(2) 口服給藥法
(3) 注射給藥法:注射原則、各種注射法的操作方法。
(4) 藥物過敏試驗結果的判斷方法,青霉素過敏反應的預防、臨床表現及處治原則。
11.靜脈輸液與輸血
(1) 靜脈輸液:適應證、目的、常用液體種類、輸液部位與方法、各種故障的處理、輸液反應與防治。
(2) 靜脈輸血:血液制品的種類;輸血的目的、原則、適應證、禁忌證、方法、輸血反應與防治。
12.病情觀察及危重癥病人的管理
(1) 心肺復蘇:概念、心臟驟停的原因、心臟驟停的表現及其診斷、心肺復蘇的過程及主要內容。
(2) 病情觀察的內容和方法
(3) 危重癥病人的護理
(4) 洗胃法:常用洗胃溶液、適應證、禁忌證、操作要點、注意事項
13.標本采集
(1)標本采集的原則
(2)各種標本的采集
14.疼痛病人的護理
(1)疼痛的概念、原因、機制、分類
(2)疼痛的影響因素和護理
15.臨終護理
(1)臨終關懷的概念
(2)臨終病人各階段的心理、生理反應及護理
(3)瀕死病人的臨床表現及死亡的診斷
(4)臨終病人家屬的護理
(5)死亡后的護理
16.醫療和護理文件記錄
(1)醫療和護理文件記錄的原則
(2)醫囑的種類及處理
Ⅲ.內科護理學
一、考查目標
內科護理學是一門奠基性的臨床專業課,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護理學的理論和實踐中具有普遍意義,是學好臨床各專科護理學的基礎和關鍵。考查目標主要包括內科常見疾病的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及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預后等知識,著重考查學生運用護理程序對內科疾病病人進行整體護理的能力,以及內科常見診療技術及護理技術操作、病情監護、機械通氣和主要急救措施等臨床技能的掌握情況。
二、考試內容
1.緒論
(1)內科護理學的專業特色、內科護理學與護理專業實踐的發展。
(2)健康的有關概念、成年人各發展階段的主要健康問題。
2.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
(1) 呼吸系統的結構功能與疾病的關系、護理評估。
(2) 呼吸系統疾病病人常見癥狀體征的護理。
(3) 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4)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概述、肺炎球菌肺炎、肺炎鏈球菌肺炎、葡萄
球菌肺炎、其他肺炎)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5) 肺膿腫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6) 支氣管擴張癥概念、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7) 肺結核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8) 支氣管哮喘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9) 慢性支氣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10)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11)肺血栓栓塞癥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12)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13)胸膜疾病(胸腔積液、氣胸)概念、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要點、護理診斷、措施及健康指導。
(14)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概念、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要點、護理診斷、護理措施與健康指導。
(15)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16)機械通氣呼吸機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和種類,機械通氣的適應癥和禁忌證、實施、通氣參數、機械通氣對生理功能的影響、并發癥、撤離及護理。
(17)呼吸系統常用診療技術及護理,包括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術、胸腔穿刺術。
3.循環系統疾病的護理
(1) 循環系統的結構、功能及護理評估。
(2) 循環系統疾病病人常見癥狀體征的護理。
(3) 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定義、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4) 心律失常分類、發病機制、竇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區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臟傳導阻滯、心律失常病人的護理及健康指導。
(5) 心臟驟停與心臟性猝死定義、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處理、復蘇后處理及預后。
(6) 心臟瓣膜病(二尖瓣狹窄、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心臟瓣膜病的護理)定義、病理解剖、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7)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定義、病因、臨床分型;心絞痛、心肌梗死的定義、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8) 原發性高血壓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9) 心肌疾病(擴張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10)感染性心內膜炎定義、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11)心包疾病(急性心包炎、心包積液及心臟亞塞、縮窄性心包炎)的定義、病因與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12)循環系統常用診療技術及護理包括心臟起搏治療、心臟電復律、心導管檢查術、心導管射頻消融術、冠狀動脈介入性診斷及治療。
4.消化系統疾病的護理
(1) 消化系統的結構、功能及護理評估。
(2) 消化系統疾病病人常見癥狀體征的護理。
(3) 胃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4) 消化性潰瘍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5) 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6) 肝硬化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7) 肝性腦病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8) 急性胰腺炎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9)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定義、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問題、護理措施及依據、健康指導及預后。
(10)消化系統常用診療技術及護理包括腹腔穿刺術、十二指腸引流術、上消化道內鏡檢查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內鏡下止血術、結腸鏡檢查術。
5.泌尿系統疾病的護理
(1) 腎臟結構功能與疾病的關系:護理評估。
(2) 泌尿系統疾病病人常見癥狀體征的護理。
(3) 腎小球疾病發病機制、分類。
(4) 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型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5) 腎病綜合征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6) 尿路感染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7) 急性腎功能衰竭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8) 慢性腎功能衰竭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9) 血液凈化療法的護理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6.血液系統疾病的護理
(1) 血液系統結構、功能及護理評估。
(2) 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常見癥狀體征的護理。
(3) 貧血的定義、分類、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防治
要點、護理、健康指導、預后;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4) 出血性疾病正常止血、凝血、抗凝與纖維蛋白溶解機制;出血性疾病的分類、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常見出血性疾病的定義(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血友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5) 白血病的定義、分類、病因及發病機制,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的分類、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6) 淋巴瘤的定義、病因與機制、病理和分型、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標準、分型、治療要點、護理及健康指導。
(7) 多發性骨髓瘤瘤的定義、病因與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及治療要點、護理及健康指導。
(8)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護理 分類、適應證、方法、護理;骨髓穿刺術適應證、禁忌證、方法及護理。
7.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護理
(1) 內分泌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營養和代謝及護理評估。
(2) 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病人常見癥狀體征的護理。
(3) 腺垂體功能減退癥的定義、病因與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及治療要點、護理及健康指導。
(4) 甲狀腺疾病(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5) 腎上腺皮質疾病(庫欣綜合征、原發性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
的定義、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6) 嗜鉻細胞瘤)的定義、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7) 糖尿病分型、病因、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8) 血脂異常的分類、血脂異常和脂蛋白異常血癥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9) 肥胖癥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肥胖的判斷指標與分級、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10)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11)骨質疏松癥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8.風濕性疾病的護理
(1) 風濕性疾病的分類、臨床特點及護理評估。
(2) 風濕性疾病病人常見癥狀體征的護理。
(3)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4) 強直性脊柱炎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5) 類風濕關節炎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6) 特發性炎癥性疾病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9.傳染病病人的護理
(1) 感染與免疫、傳染病的基本特征和臨床特點、流行過程和影響因素、傳染病的預防、標準預防及護理評估。
(2) 傳染病病人常見癥狀體征的護理。
(3) 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新冠肺炎、病毒性肝炎、腎綜合征出血熱、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病毒感染、狂犬病)病原學、流行病學、發病機制、病理與病理生理改變、臨床表現、并發癥、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隔離措施、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4) 細菌感染(傷寒、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霍亂、布魯菌病、鼠疫、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定義、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及治療要點、護理及健康指導。
(5) 瘧疾病原學、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與病理改變、臨床表現、并發癥、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10.神經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1) 神經系統的結構、功能與疾病的關系;護理評估。
(2) 神經系統疾病病人常見癥狀體征的護理。
(3) 周圍神經疾病(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多發性神經炎、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4) 腦血管病分類、腦的血液供應、腦血液循環的生理和病理,腦血管疾
病的病因、危險因素機三級預防,常見腦血管疾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死、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5) 多發性硬化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預后。
(6) 帕金森病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7) 癲癇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8) 重癥肌無力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健康指導及預后。
(9) 神經系統常用診療技術及護理包括腰椎穿刺術、腦血管介入治療、高壓氧艙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