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浙師大研究生們踩著科學的浪頭努力奔跑,以百倍的勇氣迎接挑戰,用千般的執著求索真知。6月8日,浙江師范大學首屆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評選匯報會在大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廳拉開帷幕。校黨委委員、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鐘依均出席評選匯報會,并為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頒獎。
來自生化學院的顏磊,秉持“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的理念,致力于電化學納米材料研究。他先后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3篇,權威期刊發表論文1篇,一級期刊發表論文1篇,均為第一作者。在校期間,他探索了百余種方法,嘗試了數千次實驗,潛心尋找理想的材料。他深知,科研之路就是一個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過程。這條路,他會一直走下去,永不言棄!
來自教育學院的景慧,講述了“一個青海女孩的智慧教育路”。她深耕智慧教育七載,通過校企合作,運用專業知識成立創業公司,取名“浙青”,意為勵學浙江,反哺家鄉。她的團隊在全國建立了20個在線教育基地,幫扶了萬余名中西部學子,獲得了國務院扶貧辦“中國志愿者扶貧50佳案例”榮譽。肩負教育使命,把優秀的教育帶給更多孩子是支持她前行的信念。
筑夢、共情、載道,做有廣度、有溫度、有深度的設計師。”這是美術學院胡旸的初心。她參與設計的《關愛特殊兒童》獲得了東盟高校創新創業廣告比賽全國金獎。作為武漢人的她,在疫情期間見證了武漢“真善美的大愛故事”,并以此為原型設計了作品。作品被武漢市政府選中,展覽于武漢地鐵站。“今后的日子我也會繼續努力,懷揣初心,努力做中國設計,爭取為母校、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邁向堅定的科學社會主義者。”這是馬克思主義學院舒文豪的座右銘。他是初心堅定的科研人,翻譯了非洲馬克思主義相關文獻、專著共計10萬余字,撰寫的《非洲社會主義運動歷程中的馬克思主義》一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畢業后,我將在市委黨校工作,繼續向我的學生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奏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旋律。”
生化學院李秋晴每天在實驗室呆十五小時,做實驗、寫論文、準備科研項目,看似枯燥的實驗時光為她帶來的卻是生活的充實與滿足;物電學院滕厚安進行50頁理論推導,上千次模擬驗證,數百次實驗檢驗,只為驗證一個想法是否正確;數計學院的張大偉通過校企合作,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人體行為識別監測、智能結算系統等應用產品,實現了“AI+產業”的融合。
本次評選由復評成績,專家評委打分和大眾評委投票三部分組成。最終,顏磊、景慧、胡旸、舒文豪、曹檸夢、滕厚安、張大偉、李秋晴、吳夢菲、徐文毅獲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方琦、張璐瑤、金環環、劉姍姍、宋群力、張傳紅、杜盛維、李磊、李恩光、陳錦玲獲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提名獎。
“十佳學術之星”的評選,力求弘揚自強、求是、拓新的科學精神,挖掘和宣傳一批潛心求學、刻苦鉆研的研究生先進典型,同時展示浙師大研究生良好的學術風貌。“十佳學術之星”今日的成績,離不開導師的辛勤付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研究生心中種下一顆顆成才的種子。他們將愛心與責任心投遞給學生和教育事業,激勵著研究生學子踐行師大人“維實維新,礪學礪行”的校訓,不斷砥礪前行。
400-18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