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省級重點一級學科和省級特色專業,控制科學與工程為省級重點一級學科。河南大學軟件工程在職研究生專業培養方案如下:
一、學科、專業及研究方向簡介
1、學科、專業簡介
軟件工程的理論基礎主要是計算機科學中的程序理論和計算理論,以及求解問題的數學理論與方法。既關注構造軟件的理論、模型與算法及其在軟件開發與維護中的應用,也關注求解問題的數學理論與方法及其在軟件建模、分析、設計和驗證中的應用。
軟件工程學科的方法論基礎主要是系統工程、管理學和經濟學等,重點關注軟件系統的復雜性問題,涉及大型復雜軟件系統開發、運行與維護的原則和方法。由于軟件的特殊性,軟件工程與傳統的工程學有所不同。軟件工程更關注抽象、建模、信息組織和表示、變更管理等,在軟件的設計階段必須考慮實現和質量控制,而且持續進化是軟件的重要特征。同時,過程管理、質量保證、成本進度計劃與控制等也是軟件工程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軟件工程是軟件產業和信息產業的支撐學科,科學研究、工程實踐和交叉應用是軟件工程的學科特性。
2、研究方向
(1)軟件需求工程
主要研究軟件系統的功能性需求與非功能性需求的抽取、建模、驗證等技術。
(2)軟件體系結構
主要研究軟件體系結構描述、軟件體系結構風格、軟件體系結構評價和軟件體系結構的形式化方法等。
(3)軟件測試與質量工程
主要研究軟件測試用例設計與應用、 自動化測試的技術和工具、以及質量保證的概念、過程與工具等。
(4)軟件項目管理
主要研究大型軟件項目的計劃、跟蹤、管理、監理和控制的技術、方法和工具。
(5)高可信軟件系統開發技術
主要研究高可信軟件系統的需求建模、形式化分析、架構設計、測試與質量保證的方法與技術。
二、培養目標
具備本學科理論基礎、掌握基本的知識體系和較高深的專業技能,具有較好的創新意識和綜合性的學術修養,具備獨立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可從事軟件工程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創新等工作,也可進一步攻讀相關學科的博士學位。
本專業的基本要求是: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非觀和價值觀,思想端正、熱愛科學、努力進取,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修養,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2、掌握、運用科學的方法論觀察客觀世界、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堅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獨立從事科研工作、教學工作或擔任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了解軟件工程基本理論和發展動向。
3、較深刻理解軟件工程方法論,掌握項目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算法設計、分析能力和程序設計能力,掌握一種流行的程序開發工具;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運用該外語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
4、擁有健康體魄,精力充沛。
三、基本學制和申請學位最長年限
學術型碩士生學制為3年,碩士生在校年限最長不超過5年。每年2個學期。1-2學期完成碩士學位課程。3-4學期查閱文獻、完成開題,5-6學期完成學位論文,通過學位論文評審者,可參加碩士學位論文答辯。
對提前完成培養計劃,學位論文符合申請答辯要求的研究生,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辯、畢業并申請學位。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實行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和以科研經費為引導的導師資助制。導師負有對在職研究生進行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和學術規范教導的責任。
本專業采用靈活多樣的培養方式。在教學中,可采取老師主講、學生自學、專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在科研方面學生以參加導師(組)的科研課題為主,獨立完成導師指定的開發、設計、實驗等任務。
指導上采用導師負責和導師組相結合的方式。碩士生入學三個月內,在導師指導下,根據培養方案,結合本人實際,制訂出個人學習和培養計劃。個人學習和培養計劃經導師和指導組組長審定后,報院、系、所和研究生處備案。個人學習和培養計劃完成與否,是審定碩士生能否畢業和授予碩士學位的基本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