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領域簡介與研究方向
MPA是公共管理碩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專業學位的英文簡稱,是以公共管理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為基礎的研究生教育項目,其目的是為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機構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我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于1999年5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討論通過設立,2001年啟動招生。MPA專業學位是國際通行的學位,是高層次職業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
我校是國家第11輪學位點申報中湖南省唯一一家獲批雙證MPA(學歷證、學位證)的學校,也是湖南省第六家擁有MPA教育的高校。學校MPA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
周清明
教授擔任,教育中心主任由湖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李燕凌教授擔任。學校聘請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科技廳廳長
彭國甫教授,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譚躍進少將,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機關黨委書記
寧資利博士三位校外專家擔任教學指導專家組成員,并在全省范圍內聘請知名專家、教授或在相應崗位有突出貢獻的管理干部擔任研究生指導老師,現有導師44人,其中校內導師33人、校外導師11人。
按照公共管理學科特點、MPA專業學位教育屬性和我校具體實際,我校MPA專業學位教育設立五個專業方向,即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行政法治與公共政策、農村科技服務與管理。
二、培養目標和要求
1、培養目標
我校MPA教育旨在為黨政部門和非政府公共機構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掌握系統的公共管理理論、知識和方法,具備從事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夠綜合運用管理、政治、經濟、法律、現代科技等方面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解決公共管理實際問題的德才兼備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公共管理專門人才。
2、培養要求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
(2)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礎知識和研究方法,具有較寬的知識面,了解國內外公共管理的新發展、新趨勢和新特點。
(3)具備從事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學位論文獨立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論創新性或實際應用價值。
(4)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
三、課程設置表
類別 | 課程 | 課內學時 | 學分 | 開課學期 | 開課單位 | 備注 |
核心課 | 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 | 32 | 2 | 1 | 公管法學院 | |
英語(含專業英語) | 32 | 2 | 1 | 公管法學院 | ||
公共管理 | 48 | 3 | 1 | 公管法學院 | ||
公共政策分析 | 32 | 2 | 2 | 公管法學院 | ||
憲法與行政法 | 32 | 2 | 1 | 公管法學院 | ||
公共倫理 | 32 | 2 | 1 | 公管法學院 | ||
政治學 | 32 | 2 | 2 | 公管法學院 | ||
非營利組織管理 | 32 | 2 | 2 | 公管法學院 | ||
專業方向必修課 | 公共危機管理⑴ | 48 | 3 | 3 | 公管法學院 | |
社會管理與社會保障⑵ | 48 | 3 | 3 | 公管法學院 | ||
公共管理研究進展⑶ | 32 | 2 | 3 | 公管法學院 | ||
社會保障研究進展⑷ | 32 | 2 | 3 | 公管法學院 | ||
土地管理學⑸ | 48 | 3 | 3 | 資環學院 | ||
土地信息系統(6) | 48 | 3 | 3 | 資環學院 | ||
土地資源管理研究進展⑺ | 32 | 2 | 3 | 資環學院 | ||
中外行政法制比較研究⑻ | 48 | 3 | 3 | 公管法學院 | ||
行政法治與公共政策研究進展⑼ | 32 | 2 | 3 | 公管法學院 | ||
農村科技服務與管理⑽ | 48 | 3 | 2 | 公管法學院 | ||
農村科技服務與管理研究進展⑾ | 32 | 2 | 3 | 公管法學院 | ||
選修課 | 政府效能與行政體制 | 48 | 3 | 2 | 公管法學院 | 除所列選修課外,MPA研究生可從其它專業必修課和學校開設的所有其它專業領域研究生選修課中選修。學生選修課學分累計不少于9學分。 |
農村科技服務與管理 | 48 | 3 | 2 | 公管法學院 | ||
科技管理與“三農”發展 | 48 | 3 | 3 | 公管法學院 | ||
人力資源管理 | 32 | 2 | 3 | 公管法學院 | ||
公共部門績效評估 | 32 | 2 | 4 | 公管法學院 | ||
電子政務 | 32 | 2 | 4 | 公管法學院 | ||
領導科學 | 32 | 2 | 4 | 公管法學院 | ||
中國政治分析 | 32 | 2 | 4 | 公管法學院 | ||
農村公共財政與金融政策 | 32 | 2 | 4 | 公管法學院 | ||
社區管理 | 32 | 2 | 4 | 公管法學院 | ||
教育管理 | 32 | 2 | 3 | 公管法學院 | ||
房地產管理與評估 | 32 | 2 | 3 | 資環學院 | ||
土地利用規劃學 | 32 | 2 | 4 | 資環學院 | ||
土地經濟學 | 32 | 2 | 4 | 資環學院 | ||
培養環節 | 內容 | 安排時間 | 學分 | |||
1.制定個人培養計劃 | 第1學期 | / | ||||
2.文獻綜述與開題 | 第3學期 | / | ||||
3.學術活動 | 第1―6學期 | 1 | ||||
4.實踐活動(含中期檢查) | 第3-5學期 | 2 | ||||
5.中期考核 | 第4學期 | / | ||||
6.論文答辯 | 第6學期 | / |
備注:專業方向必修課中,⑴⑵⑶為行政管理方向必修課;⑴⑵⑷為社會保障方向必修課;⑸⑹⑺為土地資源管理方向必修課;⑴⑻⑼為行政法治與公共政策方向必修課;⑴⑽⑾為農村科技服務與管理方向必修課。
四、培養環節及要求
1、個人培養計劃制定
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關系到研究生本人整個在讀期間的學習,研究生應該嚴格按照專業培養方案要求,在第一學期開學后兩個月內制定好個人培養計劃。制定個人培養計劃前,務必先與導師商量,在導師指導下確定修讀課程、研究方向等。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經校內導師審核無誤簽名確認后,交MPA教育中心簽署意見。最后,由本人和導師各保留1份,交MPA教育中心和校研究生處各1份。
2、學術活動
除課程學習之外,學校還邀請一些資深政府官員和有影響的專家學者來校講有現實性、前沿性和啟發性的公共管理專題。我校MPA研究生在讀期間應參加不少于十次的公共管理論壇、相關學術專題講座或研討會,了解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以及學科發展前沿。
MPA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應記錄好報告人、報告題目、報告時間、報告地點、報告主要內容及觀點、自己的收獲與見解等內容。
3、文獻閱讀
MPA研究生在讀期間應閱讀10本以上的必讀書目,每學期必須有1~2篇讀書筆記,并以此作為中期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必讀參考書目如下:
張成福,黨秀云:《公共管理學(修訂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謝明:《公共政策分析概論(修訂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任劍濤:《政治學:基本理論與中國視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皮純協,張成福:《行政法學(修訂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張康之:《公共管理倫理學(修訂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孫光德,董克用:社會保障概論(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周清明,吳松江,李燕凌:《政府效能與行政體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吳愛明,劉晶:《公共管理名著精華:“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導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美】托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美】戈文?斯塔林:《公共部門管理導論》(第六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文獻綜述與開題
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文獻綜述一般經過選題、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四個階段。文獻綜述的結構通常包括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四個部分。MPA研究生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然后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文獻綜述要求在開題前完成。
MPA研究生在確定論文選題和完成文獻綜述的寫作任務后,要認真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是培養研究生獨立進行科學研究能力、保證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通過開題報告可使研究生進一步明確論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通過專家評議和相互交流,使研究生更好地了解課題進行過程中應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并使研究方法科學合理。
開題報告應公開舉行報告會,一般在第三學期(至少在答辯前一年)進行,由MPA教育中心組織專家進行論文選題會審,再由本學科專業三至五名專家組成評審小組對研究生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是否通過的結論和要求修改的意見。如報告不通過,必須重新開題。連續三次未通過開題者報研究生工作處,按規定取消學籍,終止培養。
5、中期考核
對MPA研究生開展中期考核,是保證和提高MPA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位授予質量的重要環節。未進行中期考核的MPA研究生,不得進行學位論文答辯。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進行,主要由各領域或各研究方向的專家組成的考核小組對MPA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質、業務素質、綜合素質、學位論文研究進展等方面進行考察。
中期考核結果分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等。對考核等級為不合格的MPA研究生,若存在的問題按學籍管理規定已構成取消學籍處分的,則按學籍管理規定取消學籍;若未達到取消學籍處分的,參加下一屆MPA研究生的中期考核。第二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終止學習。
6、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是MPA研究生在專職教師或兼職教師指導下,在政府部門、公共組織具體崗位參與實際工作的一個學習環節,計2學分。社會實踐在于引導和培養MPA研究生學以致用的素質和能力。
正在公共部門工作或曾經在公共部門工作過的MPA研究生可以在本單位完成社會實踐。缺乏公共部門實際工作經驗的MPA研究生由學校安排,有針對性地到相應政府部門、公共組織完成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時間總計為3個月,既可以采取分時、分段方式,也可以采取集中實踐方式;或者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實踐方式。社會實踐結束后須提交社會實踐報告。
五、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撰寫學位論文。論文的選題應緊密結合公共管理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鼓勵MPA研究生選擇與自己的工作領域和工作崗位相關的問題展開論文研究。MPA研究生應當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方法,展開調查研究與分析論述,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或改進管理的措施。學位論文形式不限,可以是專題研究成果、咨詢報告、調研報告、政策評估、項目規劃、案例分析報告、重大公共管理問題對策研究等主要形式,也可以是理論和學術問題的探討。論文正文字數應在2萬字以上。
MPA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在學位論文答辯前以本人為第一作者或校內導師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為第二作者發表與本專業或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1篇,或者在省級以上的專業學術討論會上交流論文2篇,且原則上要求湖南農業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
學生在規定年限內修滿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獨立完成學位論文并通過學校組織的論文答辯,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后,按規定程序授予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