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CNCC技術論壇——《AI+輔具:讓人工智能提高殘障人士生活質量》在北京成功舉辦。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作為嘉賓出席本次論壇。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甦菁博士主持。
人工智能技術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代社會的文明。王甦菁從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同時他作為橋梁紐帶,首次推出“AI+輔具”這一議題,讓計算機科學家們能夠切身感受到殘障人士的需求,也給了殘障人士表達需求的平臺。
本次論壇邀請了五位主講嘉賓。
浙江大學、CFF常務理事卜佳俊博士講述了國內外智能助盲領域的現狀和發展,并以智能助盲眼鏡為例介紹了浙江大學在該領域的探索和成果。
清華大學喻純博士介紹了清華大學人機交互實驗室構建的智能交互代理系統,以及視覺無障礙智能鍵盤、快速功能訪問、免喚醒語音輸入等一系列幫助視障人士交互的技術。智能交互代理系統可通過智能理解、感知和推理來填補視障用戶與移動應用之間的交互語義鴻溝,提升信息無障礙交互的可用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周文罡博士介紹了視頻手語識別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現狀,針對視頻手語孤立詞和連續句子識別,介紹了基于手型建模與數據驅動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及基于多語言手語協同學習方法和跨模態增廣學習方法,對視頻手語識別未來的研究工作進行展望。
除上述三位計算機領域的專業人士以外,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李立峰博士則從另一個角度去關注AI+輔具的未來發展方向,他認為,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針對老年人的單純康養服務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人們對康養需求呈現高、精、準的發展態勢。而近年來,“互聯網+”時代背景也推動著新型康養模式的變革。發展智慧系統化康養服務新模式,推動智能健康產品的發展與創新將是未來康養互聯中的智能輔具支撐的熱點,智能輔具將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盲人代表、保益互動創始人曹軍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分享了科技為他帶來的改變。他表示,科技成為了打開盲人通往光明世界的鑰匙,人工智能、數碼產品等智能輔具,讓盲人平等的融入社會變成現實。同時,他也指出,目前人工智能輔具的研發過程中,仍需深入了解殘障人士的切身需求。他表示“普通人閉上眼睛所感受到的黑暗,與我們終身置于黑暗中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這句話給與會人員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五位主講嘉賓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人工智能賦能輔具產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來自學術界、工業界和商業界的不同專業人士針對報告進行發言提問。王甦菁贊同曹軍的觀點正是智能輔具研究中“最痛的痛點”,他認為“研究者不明白殘疾人需要什么,殘疾人不知道人工智能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因此,我是一個很好的橋梁、紐帶”。
圓桌論壇環節,呂世明,清華大學研究員金東,中國殘疾人信息和無障礙技術研究中心王煒博士以及三位講者圍繞智能輔具研究的問題開展激烈討論,引發現場觀眾的積極參與。
呂世明在講話中,首先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17號湖南座談會上關于無障礙設施建設的講話精神,高度認可本次論壇的開展對于人工智能發展的意義, 希望科研人員進行產品研究時關注殘障人士的真實需求,研究出真正適用于市場的產品。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將呼吁號召更多的科學家和有識之士投入無障礙智能產品和輔助的研發生產。
400-18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