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后,每一個在職研究生都可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接下來要如何讀研究生。對于一個陌生的角色扮演,是否可以得心應手呢?大多數人都有上進心,好強心,那么成為其中優秀的一名是必都是我們所追求的,那么這個研究生你要怎么個讀法呢?那么我們就以法學在職研究生為例,在這里就略談一、二。
首先,明確自身角色,什么角色做什么事。和以往的小學,中學,大學相比,研究生我們的角色都是學生,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但是以往的學習是一種接受型的學習,而研究生則是一種研究型學習。換句話說,研究生不單純的接受知識,而應該努力創造知識。由接受知識到創造知識,是研究生和以往的學習生活根本上的區別。接受是比較簡單,輕松的,創新和研究則是比較艱難的,也是艱苦的。法科研究生首先要在思想上對學習的態度、目標和方式進行一個全方位的轉換,必須明白讀研期間開設的各種專業課、理論課,外語等,從根本上說,都不是單純為了增加知識,而是為了提高大家的知識創新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所以,做研究生不可以把自己單單當作一個容器,被動地等著老師把各種知識倒進來,而應積極地學習,主動地發現自己,開發自己,提升自己。
其次,選好主攻方向和領域,全心投入。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一個人的精力和時問又是極其有限的,所謂“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所以不能海闊天空,漫無邊際地學,必須選擇和確定一個主攻方向和領域。研究方向和領域的選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選對一個方向和領域等于成功了一半。
然后,讀書要有取舍,要有重點,有計劃性。讀書是最基本的學習形式,讀研必須大量地讀書。但是,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可看的書太多了,所以定要有所取舍。一旦選定了自己的主攻研究方向和領域,那就要圍繞這個方向領域去讀書。久而久之,就能構建起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學會放棄,不該讀的書就不要讀,因為不該讀的書讀了雖能擴大你的知識面,但僅僅增添些談資而己,它們都是孤立的、零碎的、雜亂無章的,如果一個人僅僅知識豐富,但沒有形成結構體系,就如同散落在地的一堆銅錢,雜亂無章,這不叫學問。只有系統化的知識,才叫學問。
最后,論文寫作練習不可懈怠,要循序漸進。讀研讀的好不好,檢驗的標準不在各門功課的成績多少,而在于學位論文寫的好不好。碩士論文是一個研究生全部內功的綜合體現。一篇碩士論文至少3-5萬字,如此大的篇幅,要把它寫的有血有肉,既觀點鮮明,又論證充分,既標新立異,又讓人心服口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除了豐富的資料儲備外,還需要一定的駕馭材料的能力和寫作能力。對此能力我們一下子是掌握不了的,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就要進行寫作訓練,先從1千字小論文寫起,然后寫到1萬字,再到3萬字。循序漸進地練習,是一個迅速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辦法。
那么,我們應如何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呢?很簡單,就是強迫自己每個月至少寫一篇小文章,交給你的導師看,導師從中就能發現問題,給予你具體的指導。寫一篇,進一步,寫兩篇,進三步,這個過程是遞進式的。如果光說不練,坐而論道,泛泛空談,三年下去,仍然不會寫文章。
此外,必須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平日寫作訓練,還是學位論文的寫作,都要嚴格按照學術規范去做,論文的題口、副標題、內容摘要、英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分幾部分、如何分,各部分是否要加小標題,引文注釋加在哪兒、怎樣標注,這個地方該用逗號還是句號,都要按通行的規則辦。即使寫個幾百字的小東西,也絲毫馬虎不得,要養成這樣的一種學術習慣,讓它自然天成,習慣成自然。特別是要遵守學術道德規范,絕對拒絕抄襲,連續引用他人文字超過三句話以上就要加注。轉引必須注明。如果這個習慣沒有養成,人家就會覺得你學風不嚴謹,做事不認真,你寫的東西就不可信。
同時還有一點要提醒給大家,學校圖書館里的書其實都是一塊塊“金磚”而且各所高校大多都是免費為本校開放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將這一筆筆無形的財富運用得當,我想我就不必多說了。
總而言之,合格的研究生的學習,需要的是不斷的探索與發掘。這樣才會主動的去創新知識。
上一篇: 談法學在職博士研究生培養的歷史經驗
下一篇: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