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要求
經濟學是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中的四門專業課之一。本課程要求考生對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掌握經濟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有運用現代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原理和方法進行經濟分析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一)微觀部分
1.經濟學導論
(1)考試范圍
什么是經濟學,什么是微觀經濟學,什么是宏觀經濟學?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2)考試要求
理解人類需要的無限性和資源的稀缺性之間的矛盾,理解經濟學的定義,理解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掌握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區別與聯系,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均衡分析,邊際分析。
2.需求與供給的彈性理論及均衡價格的形成
(1)考試范圍
需求與需求函數,需求曲線與需求規律,需求量的變化和需求的變化。
需求彈性的概念,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的收人彈性,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供給與供給函數,供給曲線與供給規律,供給量的變化與供給的變化。
市場均衡與市場機制,市場機制的作用,價格政策分析。
(2)考試要求
理解需求的概念,掌握影響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掌握需求曲線的特點,掌握需求規律,掌握需求量的變化和需求的變化的特點。
理解需求彈性的概念,掌握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的收彈性、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的定義及其計算,理解邊際收益的概念,掌握并會運用需求的價格彈性與收益之間的關系,理解影響需求的價格彈性的主要因素。
理解供給的概念,掌握影響商品供給的主要因素,掌握供給函數、供給曲線與供給規律,掌握供給量的變化和供給的變化。
理解市場均衡的概念,理解市場機制的概念,理解市場機制的作用,掌握價格政策分析:對商品征收從量稅的影響,最高限價的規定,最低限價的規定。
3.消費者行為理論
(1)考試范圍
效用與邊際效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效用最大化。無差異曲線,預算線,消費者均衡,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替代效應、收入效應與價格效應。
(2)考試要求
理解效用與邊際效用的概念,掌握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掌握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并能夠應用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對消費者行為做出選擇與評價。
理解無差異曲線、邊際替代率、預算線的概念,掌握無差異曲線的特征,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掌握替代效應、收入效應與價格效應。
4.生產理論
(1)考試范圍
生產函數,短期生產過程,短期生產函數、短期產量曲線,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短期生產過程的三個階段的劃分廠商的利潤最大化,等產量曲線,等成本曲線,投入要素的最優組合。
(2)考試要求
理解生產函數的概念、性質和類型,掌握短期生產函數、短期產量曲線,掌握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掌握短期生產過程的階段的劃分及其特點。
掌握并會運用廠商利潤最大化的條件。
掌握等產量曲線及其特征、等成本曲線及其特征,掌握并會應用投入要素的最優組合的條件。
5.成本理論
(1)考試范圍
會計成本、機會成本與經濟成本,會計利潤、經濟利潤與正常利潤,成本函數,短期成本函數,短期成本曲線,長期成本函數,規模經濟。
(2)考試要求
掌握會計成本、機會成本與經濟成本的概念,掌握會計利潤、經濟利潤與正常利潤的概念,掌握短期成本函數的類型,掌握短期成本曲線的形狀,掌握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掌握長期平均成本變化的趨勢,掌握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的概念,理解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產生的原因。
6.市場結構理論
(1)考試范圍
劃分市場結構的依據,市場結構的類型和特征,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的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的總收益、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完全競爭市場的績效。
壟斷及其產生的原因,壟斷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價格和產量的確定,差別定價,寡頭壟斷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政府對壟斷市場的規制。
壟斷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壟斷競爭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折拐的需求曲線模型,價格領導模型,卡特爾定價模型,寡頭壟斷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2)考試要求
掌握劃分市場結構的依據,掌握各類市場結構的基本特征。
掌握并會運用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的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掌握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的總收益、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理解完全競爭市場的績效。
理解壟斷及其產生的原因,掌握壟斷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價格和產量的確定,掌握差別定價的基本條件和一、二、三級價格差別的實施與效果,理解寡頭壟斷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和政府對壟斷市場的規制 掌握并會運用壟斷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與長期均衡,理解壟斷競爭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掌握并會運用折拐的需求曲線模型、價格領導模型、卡特爾定價模型,理解寡頭壟斷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7.生產要素定價理論
(1)考試范圍
生產要素市場的特點,完全競爭市場的生產要素定價,不完全競爭市場的生產要素定價。
(2)考試要求
理解生產要素市場的特點,理解邊際生產力的概念。
理解邊際產量價值的概念。掌握完全競爭市場中單要素投入下廠商對于生產要素的需求和多要素投入下廠商對于生產要素的需求,掌握替代效應和產出效應對要素需求的影響,解生產要素的市場需求、供給與均衡。
理解邊際收益產量的概念,掌握商品市場是不完全競爭而要素市場是完全競爭情況下的生產要素定價,掌握商品市場是不完全競爭而要素市場也是不完全競爭情況下的生產要素定價。
(二)宏觀部分
1.國民收入概述
(1)考試范圍
國民收入的核算,國民收入的循環,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
(2)考試要求
理解國民收入的核算的概念以及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作用。
理解國民收入的循環、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的基本原理以及相關函數,掌握國民收入的各項總量的計算方法,掌握乘數理論。
2.產品和貨幣市場的均衡
(1)考試范圍
IS曲線,LM曲線,IS-LM分析
(2)考試要求
理解IS曲線和LM曲線的形成過程,掌握對IS曲線和LM曲線的描述方法以及相關內容,會用IS曲線和LM曲線分析具體經濟問題。
3.總供給與總需求
(1)考試范圍
總需求曲線AD,總供給曲線AS,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AD—AS。
(2)考試要求
掌握總需求曲線AD的推導總供給曲線AS的推導以及其斜率。會利用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分析經濟問題。
4.經濟增長、通貨膨脹與失業
(1)考試范圍
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失業。
(2)考試要求
理解經濟增長的概念,掌握經濟增長模型,掌握教材所描述的通貨膨脹與失業的基本內容。
5.宏觀經濟政策
(1)考試范圍
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綜合的宏觀經濟。
(2)考試要求
掌握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財政政策的運行以及擠出效應、自動穩定器的作用。掌握貨幣政策的運行以及工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應用。
6.開放的宏觀經濟模型
(1)考試范圍
國際收支與外匯市場的基本原理,開放的宏觀經濟模型,開放經濟的宏觀政策。
(2)考試要求
理解國際收支與外匯市場的基本原理,掌握開放的宏觀經濟模型和開放經濟的宏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