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并結合我校具體情況而制定的,各院系應依據此規定做好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
攻讀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應根據相關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要求,并參照學校有關要求制定。
一、培養目標
培養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碩士生)應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要求如下:
1.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誠信公正,有社會責任感。
2.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體格。
二、培養方式
碩士生的培養采取課程學習和論文研究工作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課程學習和論文研究工作,系統掌握所在學科領域的理論知識,以及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碩士生的培養采取指導教師個別指導或指導教師負責與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指導教師一般應由學術水平較高、在研究工作中有成就的教授或副教授(或相當職稱的人員)擔任。必要時,可聘請有高級職稱的校內外專家共同指導。指導教師和指導小組成員名單應由院系審核批準并備案。
碩士生的培養計劃一般按兩年安排,學習年限不超過三年。
三、培養方案與個人培養計劃
各院系應依據學校關于碩士生培養的基本要求制訂所在學科的碩士生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應對所在學科碩士生的培養目標、研究方向、學習年限、課程(及環節)學習與學分要求、學位論文工作的有關要求及時間安排等做出明確的規定。碩士生的培養目標和研究方向應根據學科發展趨勢,并結合國家建設需要而確定。根據本學科特點和碩士生培養目標,各院系可對所在學科碩士生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培養方案是各院系進行研究生培養工作和學位授予工作以及研究生制訂個人培養計劃的主要依據。學科培養方案應由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討論通過,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和院系主管負責人簽署意見后報研究生院審核、備案。
碩士生入學后,指導教師應按照所在學科碩士生培養方案的要求,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碩士生本人的具體情況,指導碩士生制訂個人培養計劃,包括課程(及環節)學習計劃和論文工作計劃兩部分,由指導教師、院系主管負責人簽署意見后提交院系研究生管理部門備案。
四、學校關于碩士生培養的基本要求
1.課程學習及要求
課程學習是碩士生系統、深入地掌握學科專業基礎理論,拓寬知識領域,加深專業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碩士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
碩士生入學三周內,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課程學習計劃的制訂,并提交院系研究生管理部門備案。個人培養計劃應明確規定選修的課程(及環節)、學分數和考核方式等。需要時,導師指導自學的有關課程和為彌補跨學科知識欠缺需要補修的有關課程也可按非學位課程列入培養計劃。在執行計劃過程中,若因特殊情況需要變動,碩士生須征得導師同意,在每學期選課期間內進行修改,修改后的個人培養計劃經導師簽字后交所在院系研究生管理部門備案。
(1)學位課程與環節
碩士生在學期間,需獲得學位要求學分不少于23,其中公共必修課程5學分,學科專業課程不少于15學分,學術與職業素養課程不少于1學分,必修環節2學分。學位課學分內只允許包含2學分外語課程學分。具體要求如下:
1)公共必修課程(5學分)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60680012)2學分(考試)
· 自然辯證法概論 (60680021)1學分(考試)
· 第一外國語 2學分(考試)
2)學科專業課程(不少于15學分)
· 基礎理論課、專業基礎和專業課以及相關的跨學科專業課程
3)學術與職業素養課程(不少于1學分)
· 學術規范課、職業倫理課以及其他研究生學術與職業素養課程
4)必修環節(2學分)
· 文獻綜述與選題報告 (69990021)1學分(考查)
· 學術活動 (69990031)1學分(考查)
碩士生在學期間應參加10次以上(其中2次為跨二級學科)的學術活動,并寫出不少于500字的小結。填寫“碩士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經導師簽字后自己留存,申請答辯前交所在院系研究生管理部門記載成績。
(2)非學位課程(或環節)
碩士生按以下方式選修的課程屬于非學位課程。
1)補修課程。凡欠缺所在學科本科層次專業基礎的碩士生,一般應在導師指導下補修2~3門本科核心課程。補修課程記非學位課程學分。
2)任選課程。碩士生根據個人興趣,選修所在學科要求以外的課程,必須征得導師的同意。所得學分記非學位課程學分。
2.選題報告及論文工作計劃
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是培養碩士生開展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環節。碩士生要在導師指導下制訂論文工作計劃,完成論文選題報告,這是論文達到水平的重要保證。
選題報告應包括文獻綜述、選題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工作條件 (經費、設備等)、預期達到的目標、存在的問題等。碩士生應查閱一定數量的文獻資料,寫出不少于五千字的書面報告,并在選題報告會上報告。選題報告會成員組一般至少由3名副教授或相當職稱以上的專家組成。
選題報告一般安排在第二學期結束前完成。論文研究工作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年。選題報告和論文工作計劃經學科專業負責人審查批準后,交所在院系研究生管理部門備案。
3.論文中期檢查
在第三學期結束前,各院系應按學科專業組織檢查小組對碩士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工作態度、精力投入等方面進行檢查。通過者,準予繼續進行論文工作。
五、學位論文工作及答辯要求
1.學位論文工作要求
(1)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應如實反映碩士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研究工作;論文應闡明選題的目的和學術意義,或對社會發展、文化進步及國民經濟建設的價值;論文作者應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國內外發展動向的基礎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點,對所研究的課題應有新的見解。
(2)碩士生應按個人培養計劃進行學習和工作,考核通過列入培養計劃、正式辦理選課手續的所有課程和環節,完成論文工作環節并達到要求,方能申請論文答辯。
(3)發表學術論文要求
按學科規范撰寫學術論文是碩士生培養重要環節之一。要求非專業學位碩士生應至少完成一篇與學位論文內容相關且達到發表要求論文。各學科執行依據學科情況制定的由校學位委員會批準的方案。
(4)學位論文寫作
碩士生應按照“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指南”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撰寫學位論文。
2.論文答辯及相關要求
碩士生完成學位論文撰寫后,進入學位論文評閱與答辯環節,答辯通過后報送有關材料。具體要求參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程序及有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