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學校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白皓、全體校領導出席會議,教育廳研究處負責同志、學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負責人、研究生輔導員、研究生秘書及導師代表210余人參加會議。校黨委副書記趙友春主持會議。
白皓在致辭中對會議召開表示祝賀,對學校研究生教育和學科建設成績給予肯定。圍繞導向明、供給準、師資強、育才精、學風正、統籌好等六個方面,對我校進一步學深悟透、深刻領會全國、全省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出了明確要求。期望學校將高水平研究生培養體系構建與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建設統籌推進,將高層次人才質量提升與大學內涵建設緊密結合,將研究生特色培養和學校高質量特色發展緊密結合,將質量保障機制與教育評價優化緊密結合,將研究生教育改革部署與年度績效考核和任期目標考核緊密結合,將研究生教育開放辦學與提升學校國際化水平緊密結合。進一步聚焦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下好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先手棋,以產學研深度合作推動研究生教育創新發展。
校黨委書記王邵軍在講話中強調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四項重點工作:第一,緊緊抓住一個核心主題,就是持續推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既是國家所需,也是時代所需,更是高校內涵發展所需,我們必須積極轉變理念,面向新發展格局、科技最前沿和產業新需求,認真研究新時代、新科技、新業態大背景下,如何改進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與水平,并采取切實措施,做強做優研究生教育,推動研究生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第二,同步推進兩個發展戰略,在內涵提升與外延拓展上全面發力。一是必須堅持內涵提升。要對標國內一流標準,精準施策,突出創新能力培養,健全質量保障和監測體系,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更好地服務需求、體現卓越。二是繼續推動外延拓展。各方應協同努力,持續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挖掘學位點尤其是博士學位點新增潛力,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留住優質生源。這兩個戰略要相互結合,互相推動,不可偏廢。第三、抓好三項重點工作,就是學科建設、學科評估和人才培養改革。首先,要提升學科建設水平。不斷健全學科分層建設和動態調整機制,以優勢學科帶動其他學科共同發展,構建“新財經”學科生態體系,培育扶持有發展潛力的特色學科,鼓勵發展新興學科,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緊盯“高峰學科”和“優勢特色學科”的建設目標,突出建設重點,列出任務清單,設定路線圖,逐項突破,全力推進。其次,要全力做好第五輪學科評估,在思想上,重視重視再重視;在責任上,落實落實再落實;在細節上,打磨打磨再打磨;在重點上,強化強化再強化,同時要以評估為契機,以問題為導向,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推動學科建設進一步改革創新發展。再次,要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政教育體系,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格局,培養有信仰、有本領、有責任的新時代研究生。第四,壓實四方責任,職能部門、學院、導師、學生要各負其責。職能部門要切實構建規模結構適應需求、培養模式特色鮮明、質量水平持續提升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學院要明確研究生教育辦學主體地位,堅持和完善院長負責制和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健全黨組織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領導作用。導師要嚴格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強化崗位意識,打破“身份制”“終身制”,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對學生的指導。研究生要秉持社會責任和學術責任,要通過實施綜合改革,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要提高研究生教育政策研究能力,加強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加大資助力度,培育一批省級乃至國家級精品教研項目和教學成果獎。王邵軍倡導全校上下攻堅克難,勇于創新,扎實做好第五輪學科評估,不斷提高學科建設水平,開創學校研究生教育新局面,實現學校高質量發展。
校長趙忠秀做《深化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 促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報告,對研究生教育改革做了部署。在報告中,趙忠秀客觀回顧了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績,全面分析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和存在的問題,指出要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聚焦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推動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財經類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助力學校實現“由大到強”歷史性轉變。趙忠秀強調,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是打造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服務山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了深刻復雜的變化,對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我們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刻認識深化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增強行動自覺。趙忠秀要求,做好戰略布局,抓好具體落實,推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舉措。一是改革思政教育機制。通過完善思政工作體系、推進思政課教育改革、開展思政成效評價,承擔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二是改革學科管理機制。要實施與高水平學科建設相配套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科團隊建設、科研激勵機制、資源分配方式等方面的改革,突出優勢特色學科;關注國家交叉學科門類設置,前瞻性做出交叉學科布局,從政策、資源、管理等方面促進學科深度融合,推進學科交叉;聚焦基礎學科專業,改善發展環境條件,夯實基礎學科;做好超前布局和動態調整,增強學科專業對經濟社會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實施學科調整。三是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在“招生”上下功夫,把好人才培養入口關;在“課程”上下功夫,夯實人才發展基礎;在“研究”上下功夫,提升人才創新能力;在“卓越”上下功夫,創新人才培養形式;在“開放”上下功夫,拓展人才培養空間。四是改革導師管理機制,完善導師管理制度,嚴格導師崗位管理,明確導師指導權責。五是改革評價機制。堅決落實“破五唯”的要求,建立適應不同主體、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的導師評價與研究生評價體系,引導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趙忠秀指出,學校要從組織、資源、質量三方面為完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新保障,全校上下團結一心、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以“追求卓越、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聚焦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推動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經濟學院、財政稅務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會計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在會上做了研究生教育經驗交流發言。
學校研究生教育會議的召開,對于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的批示,落實全國、全省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明確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標任務,研究我校“十四五”乃至更長遠時期學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統一認識、提高站位,推進高水平財經大學的建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