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指出,要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優化學科、課程設置,促進科教融合和產教融合,加強國際合作;要著力增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要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更堅實的人才支撐。
圍繞“如何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這一命題,與會代表分享探索經驗,熱烈展開討論。
夯實基礎,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課堂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各學院結合自身學科特色,創新課程建設,形成了多元融合的課程體系。
“重構學習過程,促使學生自主探索,掌握學習主動權,是研究生課堂該有的樣子。”湘雅護理學院副院長李樂之介紹,護理學院啟用課堂教學、線上互動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對研究生核心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學在課堂,習在書齋,扎根田野”的“三在”育人模式,著力打造“互動的、活態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我們鼓勵學生分享其所見、所思、所學,通過‘同輩激勵’,讓知識在互動中翻倍。”研究中心教師陳婉婷介紹。
計算機院副院長鄧曉衡對“活態”培養模式表示贊同,“研究生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堂,應該‘活’起來。”他介紹,計算機院鼓勵“學生進企業,企業進課堂”,邀請企業教師參與教學,與企業專家聯合開發《前沿信息技術專題》等課程,深化研究生對行業的認識。
外語院副院長楊文地認為對研究生的培養,應以職業需求導向為課程設置原則,堅持“技”“術”并進。外語院注重課程實用性,采用案例式、項目式教學,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了一批適應國家發展建設需要的高層次、實踐型、職業化翻譯人才。
如何培養德才兼備、科研與實踐能力俱佳的研究生?這是湘雅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劉歐勝思考的問題,據他介紹,學院通過建立院士工作站、舉辦“湘雅口腔醫學講壇”及引進國際課程資源,打破學科界限,整合各學科知識點,開展臨床科研訓練,以“學”帶“練”,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跨學科交流對研究生培養極為重要。”物理院副院長李長庚推崇“理工融合”的培養理念,希望通過構建多層次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學科間的交流,建設起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多元驅動機制。
學以致用,科教產教融合育人
如何培養“接地氣”的研究生人才?這一問題也引發了熱烈討論。各學院瞄準科技前沿,強化科教產教育人,積極與企業和產業合作培養人才,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工程能力。
“助推科教產教融合,第一步要為研究生的科研打造高質量的環境。”材料院副院長陳志永介紹,材料院更新4大實驗室和研究中心近40臺設備儀器,建成了4大學科專業平臺,大力建設全方位開放式實驗室模式,建立起了規模可觀的實踐教學基地。
“重大項目”是會場中出現頻次較高的詞語。“科研不能紙上談兵,要讓研究生參與到重大項目中去,做到學以致用。”航空院院長羅世彬介紹,學院和企業協同育人,在國內航空航天主力軍支持下,研究生獲得參與國家重大專項和重點型號項目鍛煉的機會。
“只有把人才培養與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相結合,以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才能培養出行業拔尖人才。”資生院副院長高志勇分享了資生院“重大科研項目+校企聯合+內外聯動”的培養模式。
交通院副院長彭勇認為應注重提升研究生服務國家行業需求的能力。“我院始終對接國家及行業重大需求,保證全體研究生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研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他提到本院的“團隊+重大科研實踐”特色育人模式。
“研究生培養應實現科研和人才落地。”冶環院副院長閔小波指出,冶環院創新“學科聯盟-中試-產業化基地”模式,使科學研究與企業需求接軌,使人才實現精準“落地”。
拓寬視野,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在全球化加速背景下,國際化辦學已經衡量一流大學的重要指標,國際化人才培養也已成為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引擎。圍繞著如何培養世界水準、國際視野、國際勝任力的高層次人才,與會代表們各抒己見。
“研究生教育不能‘畫地為牢’,應該多了解國際動態,與國際接上軌。”高志勇表示,資生院學習和借鑒昆士蘭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先進的研究生培養理念,積極探索研究生培養產教科融合的國際化培養新路徑,引進、開設國際化課程,實現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國際化,構建以知識更新力、學術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為目標的研究生課程體系。據介紹,未來資生院還將不斷打通研究生國內國際培養渠道,打造國際暑期學校,利用“第三學期”邀請大量專家學者在短學期開設研究生課程和講座,把國際師資“引進來”。
引進國際師資后,如何將師資用好?早在2018年,商學院率先開辦國際師資研究生班,開始了對這一問題的探索。據商學院副院長劉詠梅介紹,學院為該班單獨設置課程體系,三年來聘請了30余位海外師資授課,聘請海外師資開設的專業課程占比提升至80%以上,海外師資至少加入一個研究團隊進行指導,有效拓展了研究生學術國際視野。
湘雅三醫院的“匯智育才計劃”更是有效解決了高水平海外專家難以全職或長時間在國內工作的難題。“醫院定向選派高素質的公派留學生赴海外留學,聘請國外一流大學或研究所的導師進行聯合培養,利用國外一流的研究平臺為學校培養青年拔尖人才,并促進高水平論文的產出。”湘雅三醫院副院長呂奔介紹。
“引進國際師資的同時,自身師資的國際化也很重要。”李樂之介紹,湘雅護理學院積極建立國際聯合培養機制,選派中青年教師赴國外學習與交流,鼓勵教師申報國際合作科研項目,與國外高水平大學教師結成科研項目“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