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艷陽當空,我們剛剛見證了偉大祖國72周年華誕,今天歡聚一堂紀念南開大學MBA教育30周年。我謹代表南開大學MBA校友理事會和商學院,對大家的盛情參與和熱情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向所有為MBA教育30年紀念活動以及MBA校友理事會換屆和本屆第一次會議做出積極貢獻、付出努力心血的校友、老師、同學、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白長虹教授在南開大學MBA教育30周年紀念大會發表致辭
MBA作為商學教育的樞紐環節,在我國30年的發展歷程牽動了整個商學教育的開放、發展和升級,其中許多時刻、許多人物、許多事件和許多問題值得人們去回憶、總結和思索。
現代大學的發展過程是一部充滿思想沖撞和反思的歷史片。其中與商學教育密切相關的一個爭論議題為大學是否應該參與職業教育。如美國教育學家弗萊克斯納,就強調大學的專業是學術性的,要有高深學問,他承認大學需要發展新的科類,但實用方面的重要性不足以獲得學術上的承認,因此堅持職業教育不屬于大學。他反對商學教育進入大學,在《現代大學論》一書中,他用了相當篇幅批評哈佛商學院,把注意力集中在膚淺的技巧上,浪費了學習文化的機會。當弗萊克斯納最為推崇的牛津和劍橋大學在1990年代也開始設立MBA項目時,沒有人再會質疑職業教育在大學的合法地位了。卡爾·雅思貝爾斯在《大學之理念》中明確說道:大學以一身而兼備職業學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機構這三重不可分割的身份,因此有三件事是必須要做的:即職業訓練、完人教化和科學研究。
白院長指出要走出“服務中國、影響世界”的MBA教育之路
MBA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專業碩士,當然屬于大學中的高級職業教育。所謂專業碩士,是一種重視職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規格。在不少學校的招生簡章上,也把MBA的培養目標說成是培養職業經理人、高層次管理者或未來領袖。但在充滿誘惑力的目標背后,相對于法律、工程等專業碩士項目,MBA教育的特色何在?它要給學生提供什么樣的職業訓練呢?對MBA教育持嚴厲批評態度的明茨伯格教授認為,組織是一種復雜現象,對它的管理是一件困難的事,管理不是一個專業,不同于醫生或工程師這些專業運用了大量的科學原理,因此可以在學校學習基本理論,然后通過實習來培養自己的職業實踐能力。而管理實踐的特色在于它的模糊性,在這種情境中,管理者對環境的認知、過去的管理經驗都不可以被簡單移植。MBA教育對管理的復雜性恰恰缺少考慮,它把管理簡化為決策制定,把決策制定簡化為分析,把分析縮減為技術,然后試圖靠著傳授各種分析工具,再添加點兒商業倫理和軟性技術來培養管理者,致使商學院淪為商業技術學院。明茨伯格的有些批評雖然刺耳,但對于從事MBA教育事業的人來說,卻有著重要的警示意義。
毋庸置疑,商學教育為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他們個人的作用可能只能改進一個企業或企業的一個經營環節,但這些力量聚合在一起,就能改變整個經濟發展模式。錢德勒在論述20世紀上半葉發生的企業管理革命時,把管理職業化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作為那次管理革命的主力,現代企業得以持續擴展的原因是,多單位公司在美國經濟中表現出越來越強的競爭優勢,而這些公司高中層管理者的決策能力,是現代工業企業組織能力中最寶貴的構成。他贊賞哈佛商學院能夠開設其目的是從高階層管理的觀點出發,發展出一套解決經營問題的方法的課程,并認為現代管理學院的成立,對于新的多單位工商企業中的管理的職業化有著最重要的意義。
從那時到現在,關于商學院的培養模式已經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爭論,雖然教學改革的口號不時響起,但商學院培養模式卻在固化。許多優秀管理者的成長過程表明,今天的管理人才不可能僅憑學校習得的知識去勝任自己的工作。對他們而言,繼續成長要比初始崗位更重要。而繼續成長意味著他們要面對更復雜的技術環境、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意味著他們對環境的適應性讓位于工作中的創造性,意味著明茨伯格所說的管理實踐的模糊性會提升到無以復加地步。他們的成長過程肯定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商學院還要面對各種培訓機構的競爭。毫不夸張地說,如今商學院的地位正在被動搖。面對著這種挑戰性的局面,再度深刻反思專業教育、職業能力的含義和商學院的未來身份是我們紀念中國MBA教育30年的必要探索。
從世界上第一所商業學校里斯本商業學校創立至今,世界商學教育已經走過260余年的路程,它在變化的環境中、在激烈的爭論中、在商學教育機構之間的激烈競爭中不斷發展。如今的商學教育內容和形式與過去大不相同,時代還在賦予商學教育更新的任務。面向未來,中國商學院及其MBA教育如何以嚴謹的研究來深挖實踐智慧、譯碼實踐邏輯、創新知識工具,以更新穎、靈活、多樣、快捷的方式傳輸商學知識與理論工具,與管理實踐共鳴、共振、共創,走出服務中國、影響世界的MBA教育之路,是我們管理學者的重大課題。
在南開大學商科的百年歷程中,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創新的主線,先是在資金匱乏、空間局促的條件下在大學部內設置文、理、商三科,校史資料記載當時學生寄宿、自修都在大學教室,這時學生與教員都本著創造的精神,努力向教育奮斗;在商學教育初具規模后,又提出商科論文須擇中國問題的研究導向;再到改革開放后以南開約克模式國際合作MBA和首批試辦國內MBA項目,這條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滲透著探索者的膽識、智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30多年前正是南開大學錢榮堃、陳炳富教授受教育部委托,組織論證MBA教育在中國的發展,設計了我國MBA的學位模式,隨之南開大學也成為中國首批9所MBA培養院校之一,對中國MBA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引領和推動的作用,在國內外收獲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高度贊譽。
秉承南開創始人公能日新、商以富國的辦學理念,南開大學MBA教育走過了創新發展、成果豐碩的30年。在中國MBA學位項目創建、運營、導師與培養、實踐教育與產業合作、案例開發、國際國內認證、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持續探索和不斷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MBA培養模式,為中國MBA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多項原創性的貢獻。一會兒我們要隆重典禮致敬南開商科先賢、終身貢獻的前輩老師和優秀導師、創新管理服務的MBA中心主任、班主任。
白院長表示要深入思考MBA教育的變革與創新
南開大學MBA在教學實踐中持續探索適應未來發展的校企深度融合模式,與企業共建方向定制班、共創行動學習項目、共設第二課堂,搭建連接學員與企業家互動交流的云端學堂,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講授與實戰解析相結合的交互教學模式。2020年推出了創新體驗課程--X-Class系列課程。X代表多元模式、跨界整合、科技融合、創新迭代。X-Class課程將呈現場景化、落地化、數字化等特點。同時,南開大學MBA以數字化支撐教學,打造敏捷性的、以學員為中心的輔助教學平臺,將線下的教學環節(考勤、測驗、調研、評估、作業等)和線上的學習環節(課程收聽、積分打卡、課后評測)全程記錄并通過數據沉淀和分析,形成每門課程和每位學員的《學習記錄》,進而匯總成為每學期的《學習檔案》,實現學習軌跡的可量化和可視化。同時,通過設置《行動備忘錄》實現課后效果的跟蹤反饋與學習效果的轉化。打造3C實驗室,即案例實驗室、競爭實驗室和創巢實驗室三大實驗室的生態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通過校友導師計劃、天團導師工程、MBA學生管理咨詢服務站、企業走訪、金融月活動、智能制造月活動、MBA校友會管理商慧線上沙龍分享等特色化的實踐培養體系,培養具有深厚人文素養和競爭氣質的LEADER型管理精英。
今年我們啟動了全新的MBA教學改革,探索8個特色MBA方向,近日又增設了安全科技與工商管理交叉特色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方向,培養企業首席安全官。國慶節前夕我們通過了新一輪的AMBA國際認證。我們的MBA同學在今年尖峰時刻全球商業模擬大賽獲總冠軍,在沙10挑戰賽上斬獲金沙鷗獎,文武兼備,展現了南開MBA學員的風采。
今天我們同步舉行南開大學MBA校友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南開MBA教育事業30年的發展,獲得了MBA校友的熱切關心和鼎力支持。南開MBA校友會已成為南開最具有活力、成熟力、向心力、戰斗力的社團。一會兒我們也設置30年30人典禮致敬表彰優秀校友。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南開大學建校102周年、南開大學MBA教育三十周年之際,面對世界大變局、中國新時代,我們要認真地總結、紀念MBA教育的輝煌歷程,面向未來深入思考MBA教育的變革與創新,前瞻探索MBA教育的南開之路,攜手共繪南開大學MBA教育新的篇章,再續輝煌。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