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學位論文直接反映研究生培養質量。為了強化我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意識,及時準確地把握學位論文質量,確保學位授予質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學位論文抽查評估工作每年開展一次,由研究生院組織實施,主要抽查上一學年獲得博士碩士學位者的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抽查比例一般不低于10%,碩士學位論文抽查比例一般不超過5%。
第三條 被抽查的論文總體評審意見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檔。
第四條抽查方式分為指定抽查和隨機抽查兩種。
(一)指定抽查
1.上年度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抽查出現“不合格”評審意見的指導教師及所在學科的學位論文;
2.有4名及以上博士或6名及以上碩士學位獲得者的指導教師所指導的學位論文;
3.提前畢業、同等學力人員或在職學位獲得者的學位論文;
4.答辯前評閱意見有“修改后答辯”的學位獲得者的學位論文;
5.研究生指導教師指導的首批畢業生的學位論文;
6.學位授權學科、專業學位類型首批畢業生的學位論文;
7.指導教師變更等其他有必要抽查的學位獲得者的學位論文。
(二)隨機抽查
應保證覆蓋上一學年有畢業生的全部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第五條 抽查工作將充分發揮專家作用,每篇學位論文送校外3位同行專家進行匿名通訊評議,按照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分別制定論文評議要素。
第六條 被抽查的論文由研究生院從圖書館或檔案館直接調取,統一印刷裝訂。通訊評議費用由研究生院單列預算,從質量保證與提升經費中列支。
第七條 研究生院按年度以適當的形式在校內公布學位論文抽查評估結果,同時結合教育行政部門抽檢結果,按以下情況對有關指導教師及學科做出相應處理:
(一)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1.告誡。教育部博士學位論文抽檢出現1篇“存在問題學位論文”;或學校抽查中1篇論文出現2份“不合格”意見,或2篇論文出現“不合格”意見,或連續兩次抽查出現“不合格”意見,對指導教師告誡一次。
2.停招。教育部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累計出現2篇“存在問題學位論文”,或累計兩次告誡的指導教師暫停招生一年,一年后由所在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決定是否恢復招生。
3.解聘。教育部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累計出現3篇“存在問題學位論文”,或者五年內累計三次被告誡的指導教師,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取消指導教師資格,三年內不得重新申請。
(二)博士學位授權學科
1.質量約談。教育部博士學位論文抽檢出現2篇“存在問題學位論文”,或一次抽查有兩位導師或連續兩年均有導師被告誡的,學校約談相關學科及所在單位主管領導。
2.暫停招生。教育部博士學位論文抽檢連續3年均有“存在問題學位論文”,或近三年累計3位指導教師被告誡或出現6份“不合格”意見,責令該博士學位授權學科整改并暫停招生一年,一年后由所在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討論是否恢復招生,并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批。
3.調整授權。經整改后仍無法達到要求,繼續出現學位論文質量問題,視情況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決定調整或撤銷該學科博士學位授權。
(三)碩士學位論文在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抽查中出現“不合格”評審意見時,參照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和博士學位授權學科處理意見,對指導教師及所在學科進行處理。
第八條學位論文抽查評估結果將作為研究生指導教師上崗審核及學校研究生教育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
第九條對抽查評估過程中發現論文有抄襲、剽竊、作假等問題者,按照《蘭州大學<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實施細則》(校研〔2014〕18號)進行處理。
第十條對學校抽查評議結果有異議時,由學位授權學科負責人向所屬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提出申訴。若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認為抽查結果有異議或爭議,應組織不少于5人的專家組(至少2名校外專家)進行評議仲裁,做出異議或爭議是否成立的決議,并報研究生院備案。若異議或爭議成立,研究生院應將論文另送專家進行評審,并以此次的評審意見作為最終抽查結果。
第十一條學位論文抽查堅決排除非學術因素干擾,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擾抽查評估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十二條 各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可根據自身實際,自行制定具體辦法并組織開展學位論文質量自查工作,確保學位論文質量。
第十三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開始實施,原《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抽查評估實施辦法》(校研字〔2010〕61號)同時廢止。
第十四條學位評定委員會授權研究生院負責解釋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