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與要求
1、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符合社會心理健康服務事業發展需求,能夠熟練地將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心理健康服務實踐,具有良好職業勝任力和科學素養的心理健康服務專門人才。
2、具體要求
1、 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有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素養;具有仁愛之心和嚴謹的職業操守。
2、 掌握較扎實的心理學專業基礎知識;全面、系統地了解心理健康服務的科學方法、理論范型及相關知識:熟練掌握本專業方向的專門知識、實踐技能和實務規范;初步養成合格專業工作者的職業態度和價值觀。具備在社區、學校或企事業單位從事心理健康服務實務、教學和科研工作所需的職業勝任力。
3,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文獻資料。
4,身心健康。
二、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系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的人員。
三、學制
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非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為3一4年,其中累計在校學習時間不少于18個月(見習實習不算在內)。
四、師資隊伍
1.校內專任教師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骨干教師不少于3人。教師團隊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不少于60%,持有本行業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不少于50%。
2,組建“校內專任教師+外聘行業兼任教師”的教師團隊。校內專任教師與外聘兼任教師的比例以2:1左右為宜。外聘教師應是本專業實踐領域的行內專家,主要擔任實踐環節的教學工作。
3.成立本專業(或專業方向)教研室,負責本專業(或專業方向)研宄生培養事務。
五、培養方式
l .實行班級教學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培養方式。班級教學主要以課程教學形式實行,個別指導主要以導師制形式實行。
2,實行課堂教學和實踐訓練結合的教學模式。實踐訓練以見習和實習為基本形式。
3,強化實踐教學。課堂教學要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策略;見習實習環節要求內容明確,指導教學有過程管理。
六、課程設置
課程結構由公共學位課、專業基礎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實踐教學四個模塊組成,總學分不少于45個學分。具體課程設置如下:
1、 公共學位課(4學分)
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
1 | 外語 | |||||
2 | 政治理論 |
2、 專業基礎課(不少于21學分)
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1 | 心理學研究方法:基礎與應用 | 0 乙 |
2 | 心理統計:基礎與應用 | 2 |
3 | 心理測量:基礎與應用 | 0 之 |
4 | 心理咨詢與治療理論 | 3 |
5 | 心理健康教育概論 | 0乙 |
0 | 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倫理 | 0 |
7 | 異常心理專題 | ) |
8 | 心理咨詢與治療過程與方法 | 00 |
9 | 團體咨詢理論與實務 | 3 |
3、 專業選修課(不少于10學分)
依據心理健康服務的不同領域對職業勝任力的要求,本方案將專業選修課程組織為學校、社區和企事業單位等三個專業選修課程模塊。辦學單位可以根據本單位條件和發展規劃,選擇適合自身的模塊,從而形成自己的培養特色。
模塊 | 課程名稱 | 學分 | ||
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模塊 |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 | 9凵 | ||
心理危機干預 | 90 | |||
班級輔導實務 | 90 | |||
生涯輔導理論與實務 | 9 | |||
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項目設計與管理 | 9 | |||
個案管理 | 9 | |||
會商(consultation)的理論與實務 | 9 | |||
心理學論文寫作 | 90 | |||
其他 | ||||
社區心理健 | 社區心理服務理論與實務 | 2 | ||
康服務模塊 | 健康心理學 | |||
殘障人士心理服務專題 | ||||
老年人心理服務專題 | ||||
婚姻家庭與親子關系輔導 | ||||
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項目設計與管理 | ||||
心理學論文寫作 | ||||
其他 | ||||
企事業單位心理健康服務模塊 | 組織文化與員工心理健康 | |||
企事業單位心理健康服務項目設計與管理 | ||||
健康心理學 | ||||
壓力管理 | ||||
婚姻家庭與親子關系輔導 | ||||
個案管理 | ||||
心理學論文寫作 | ||||
其他 | ||||
4、 專業實踐課程(不少于8學分)
學生在第二、三學期進行專業見習,在第四、五、六學期進行專業實習。此外,學生還應參加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并提交報告或總結。見習、實習和社會實踐的內容和時間要求見下表,見習、實習的具體安排要考慮相關課程的順序和銜接(例如精神病學見習應該安排在變態心理學課程同時或之后):
實習內容 | 實習要求 | 學分 | ||||
心理障礙診斷評估見習(精神病學見習) | 不少于40小時 | 1 | ||||
心理健康服務見習(學校、企事業機構、社區心理服務機構) | 不少于60小時 | 1 | ||||
心理咨詢/治療實習(個體和團體咨詢/治療) | 實習總時數不少于200小時,其中受督導的實習不少于100小時(其中個體督 | 4 | ||||
導不少于30小時) | ||||||
學術活動 | 1 | |||||
社會實踐活動 | 1 | |||||
七、課程考核
1 .重視學習的過程評價和成績記錄,使學習評價能夠真實、充分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專業水平,使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夠成為其進入職業市場的可靠憑
2.課程學習評價以考試和考查為主要形式。課堂教學課程以考試為主,實踐教學課程以考查為主。考試以百分制評定成績,考查以等級制(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4個等級)評定成績(可以結合定性評價)。
3,應根據課程特點,設計有針對性、多樣化的考試考查形式,考試考查應能覆蓋課程的基本內容。考核形式可包括閉卷筆試、開卷筆試、口試、平時作業、調查報告、讀書筆記、實習報告、課程論文、教案設計、案例分析、文獻綜述、督導師評定、實習指導教師評定、會談過程分析、標準當事人模擬會談,等等。
4.實踐學習環節的考核應該有細分的考核指標(參見《實習教學細則》);應該山督導師或實踐指導教師負責,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評定。
八、學位論文
1.學位論文選題應突出實踐取向,致力于發現、理解、解決專業實踐中的問題。
2,學位論文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要適度、合理。
3.學位論文可以包括實驗研究、調查研究、項目設計、典型案例分析等研宄類型,論文寫作須符合研究生論文體例要求。
九、學位授予
完成課程學習及實習實踐等培養環節,取得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應用心理碩士專業學位。
十、其他
同等學力或跨學科專業錄取的碩士研究生,均須補修大學本科主干課程(見下表)至少4門;學生應于入學后到相應本科生課堂學習,參加統一考試并取得合格的成績。補修課程不計學分。
同等學力或跨專業學生補修課程
編號 | 課程名稱 |
1 | 普通心理學 |
0 乙 | 社會心理學 |
發展心理學 | |
4 | 人格心理學 |
冖0 | 心理統計 |
心理測量 |